夏朝的建立者是谁什么时间都城是什么
夏朝建立时间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记得采纳啊
夏朝都城遗址
夏墟,夏朝的都城遗址,一般指洛阳二里头遗址。
墟是有人住过而现已荒废的地方,如殷墟,加朝代名,则指历史上该朝代都城遗址。由于都城变化,夏墟、殷墟都有不同地点的。
遗址位于洛阳盆地偃师市二里头村,该遗址南临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黄河,范围包括二里头、圪垱头和四角楼等三个自然村,面积约3平方公里。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学术界公认为我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中国第一个完整的都城
河南的安阳,中华第一都城。
它属于河南省的最北部了,处于山西河北河南的三省交汇,西边太行山,东边华北平原。作为早期的华夏文明的中心,中国八大古都之一。根据考证,咱们华夏文明最早用的文字,甲骨文。
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都是在这出土的。这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现今咱们中国,能确定最早的一个都城遗址,所以安阳被称为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安阳也是中国航空的运动之都。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红旗渠,曹操的高陵都在那,所以他的历史地位挺高。安阳的主要景点殷墟、九里城遗址、岳飞庙、园林!
夏朝人口和国土面积
夏朝国土面积约2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今天新疆和甘肃的总面积。辖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疆土包括今湖北北部,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全境,以及晋、京、津、苏,陕、甘的一部分。夏朝中国约有1300万人口,相当于直辖市天津市的人口。夏朝的人口和国土已不算少,由于人类改造世界和抵御疾病、自然灾害等能力有限,当时全世界才有3000多万人口,中国当时已是东方大国。
夏朝的都城在哪里
夏都---安邑,即山西临猗城西南的古郇阳城遗址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这仅仅是推测,那么还有什么根据可以证明我们历史上实实在的确存在一个夏朝?汉朝的司马迁凭什么写《史记·夏本纪》,他看到了夏朝“字”?如果看到为何不写明出处?如果也没看到,凭何说“夏”?由于史书记载不详、或后来学者误解史书之意,等等原因,我们至今找不到夏朝的都城。现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中,称禹帝于公元前2205年建立夏王朝,把首都设在安邑(山西夏县)。夏的都城究竟存在吗?若有的话又在何处呢?夏县的古迹有:五、六千年前的西阴土陶遗址;传说的禹王城;等等。但至没有发现大型城池。在运城盐湖区内的安邑也没有可信的古迹证明夏都在那里,它有可能是后来仿古设立的。偌大的夏朝所建都城,在地面上难到没有一点踪迹?传说,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后迁阳翟。夏王朝的第三个帝王太康(启之子)都斟(寻卩)。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太康居斟(寻卩)。”今本《竹书纪年》又载:“仲康即帝位,据斟(寻卩)。”《史记·夏本记》云:“太康居斟(寻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寻卩)在何处?有的认为在山东潍坊西南,有的认为是在河南登封。也有人据《国语·周语上》载:“昔伊、洛竭,而夏亡。”证明斟在河南洛阳伊洛区内。又依《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认为洛阳正处在这个位置。这些说法太勉强,仅仅是根据史书片言支语,无实物证明,显得理据不足,让人难以信服。夏都究竟有几个?纷乱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没有全面深入分析史书文字记载的全部意思,仅凭少量文字推测,因而结论很多。比如认为夏都在洛阳,主要缘于司马迁《史记》中一段文字,即:战国时,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厥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这段文字意思是这几个国家占据险要的地理位置不修德而亡国,所示的地理位置是国家位置不是都城位置。古人的东为左方、西为右方。河、济、泰、华具体是指什么?是黄河、济水、泰山、华山?有人认为洛阳处在此地理位置。但笔者看不出洛阳在这几个山、河所示的地方,且洛阳地理位置也不险要。伊厥一般指两山之间河谷(龙门),羊肠是指道路畸曲的河谷。上文的主要意思是这几个地方地形战略地位重要,易守难攻。夏桀之居并非都城所处的位置,而是国家的位置。若河、济、泰、华具体是指什么搞不清,也就难定夏桀之居。夏都在何处更无从谈起。另有,1959年,中国考古研究所在洛阳辖区偃师二里头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二里头一带是一座大型都城遗址,定名为“二里头文化”。经碳14测定,其绝对年代,相当于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夏代的大型都城遗址。总面积为3.75方平公里。内有大型宫殿遗址。有考古学家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就是夏代都城遗址,即夏都斟(寻卩)的所在地。仅仅是想当然,仍理据不足。我们把目光再次回到晋南。因为大多数传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就曾把山西作为其部族的活动范围;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古中国一般所指正是这一地区。许多学者一直认为夏都在山西的夏县。就是说夏都在夏县的可能性最大。我们现在再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厥在其南,羊肠在其北。晋南正好符合这一特点,整体上说,黄河、山东济水在其东,河津龙门、陕西潼关即为“伊厥”在其南。“羊肠”是指自北而下的黄河或汾河河谷。泰华是指西部的黄土高原,而非泰山与华山。泰山与华山相距太远,又不相连,故不能作为战略要地同时出现在这里。所以,夏桀之居正在晋南,而非其它地区。
最早的夏朝遗址
斟鄩(zhēnxún),为史籍记载中夏朝的都城。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开始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郜城),到他的孙子太康时,就把国都迁到了位于今偃师境内的斟鄩(zhēnxún)。这是洛阳城市的开端。因此,斟鄩也是洛阳最早的名称之一。据《竹书纪年》记载,从夏朝第三任君主太康开始,到夏桀皆以斟鄩为都。其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
根据文献记载夏后氏活动的中心区域。斟鄩位置在洛阳盆地故洛州巩县西南五十八里处。1959年夏,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斟鄩的遗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