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灰画的产地
山东高密。扑灰年画是我国独有的年画画种,被誉为世界一绝,仅存于山东高密一地。作画时先用柳枝烧制的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主要集中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三十多个村庄。
扑灰画的产地:山东省东南部的高密市。扑灰画的概述 所谓扑灰,即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扑灰年画被誉为世界一绝,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山东潍坊高密扑灰年画是世界上独特的画种,是高密三绝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
扑灰年画主要产地在高密北乡姜庄、夏庄一带30多个村庄。扑灰年画是在写意国画的基础上成长起来,后来经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王姓人家发展创新,在文人画和庙宇壁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扑灰起稿,继以手绘,半印半画的年画。
扑灰年画起源于什么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一户王姓人家。清乾隆年间,公婆庙村王氏开始收徒授艺,先收公婆庙村张氏的4个儿子为徒。乾隆末年,高密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的一些人先后来到公婆庙拜张氏兄弟为师学艺,他们艺满归里,也开办作坊并授徒。
扑灰年画相传起源于明朝初年,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及青岛平度年华的影响。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它的创始者,据传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王姓人家,他的名字已无资料可查,只能凭借民间的一些传闻,来推知他的情况。
扑灰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
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说它的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现夏庄镇东风村)的一户王姓人家。这家人从外地迁徙而来,迫于生计,便临摹一些张贴画和庙宇壁画摆摊出售,慢慢掌握了一些技艺,又不断探索,把随处可得的柳树枝烧成炭棒当画笔,把咸菜疙瘩刻成印章、印花模具。
扑灰年画起源于明代成化年间。扑灰年画的创始人是北乡公婆庙村一个姓王的民间艺人,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在李家庄、赵家圈、杜家官庄开办作坊成立画店。
扑灰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
1、扑灰年画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密扑灰年画被誉为“中国一绝”。相传出现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扑灰年画胎化于高密庙宇壁画和民间文人画,题材丰富,融汇了高密人的群体智慧与世俗生活。扑灰年画是“民间写意年画”(张仃语),是高密手绘年画向木版年画过渡的“活化石”。
2、扑灰年画的产地是山东省高密市的。高密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山东省高密市民间传统美术,2006年5月20日,高密扑灰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高密扑灰年画起源于明朝初期,始创者是高密北乡公婆庙村的一户王姓人家。
3、改革开放以来,扑灰年画因其独特的技法和粗犷的风格备受关注,成为研究和收藏的珍品。2006年,高密扑灰年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民间艺术再次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今,扑灰年画的传承人们在不断继承和创新,使这项民间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4、扑灰年画 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盛行于清代。用柳枝烧灰,描线作底版,一次复印多张。艺人继而在印出的稿上粉脸、手,敷彩,描金,勾线,最后在重点部位涂上明油即成。
方声洞扑灰年画
与现代年画不同,扑灰年画采用柳枝炭条起稿,然后通过“扑灰”技术,使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这种工艺允许一张原稿可扑出多张,增加了作品的产量。高密扑灰年画的工艺过程独特,通过反复描摹和扑灰,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艺术特点方面,扑灰年画以色彩鲜艳、形象生动见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