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理论的著名理论
1、相似第一定理:两个相似的系统,单值条件相同,其相似判据的数值也相同。相似第二定理:当一现象由n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来表示,且这些物理量中含有m种基本量纲时,则能得到(n-m)个相似判据。
2、第一定理揭示了相似系统的特性:如果两个系统在单值条件上保持一致,那么它们的相似判据数值也会相应匹配。这是衡量系统之间相似性的基础标准。第二定理进一步阐述,当一个现象可以通过n个物理量的函数关系来描述,而这些物理量又包含m种基本量纲时,会衍生出(n-m)个独立的相似判据。
3、(1)相似第一定理:相似第一定理认为相似现象的各对应物理量之比应当是常数,这种常数称为相似常数,凡属相似现象均可用同一个基本方程式描述。于是相似第一定理又可表述为:相似现象是指具有相同的方程式与相同判据的现象群,其相似指标等于1,而相似准则的数值相同。
简述需求偏好相似理论?
1、②两个国家的偏好相似,需求结构接近,或者说需求结构的重叠部分越大,两国间的贸易量就越大。 ③两国人均收入水平相近,则需求结构相似,需求重叠部分就越大,两国间的贸易 量就越大。
2、需求相似理论两个假设条件:需求结构不同的假设(或称消费者行为假设):假设在一国之内,需求受消费者收入水平决定。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费者就越偏好必需品,但如果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同,则其偏好也相同。
3、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主要观点是: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若是越接近,则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基础就越雄厚。当两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近时,则重叠需求的范围也就越大,两国重复需要的商品都有可能成为贸易品。
4、需求偏好相似论出现的时间较晚其背景是在二战后产业内贸易风起云涌之际传统贸易理论不能很好的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解释此时需求偏好相似论是其众多理论中的一个。
5、需求偏好相似说(Theory of Demand Preference Simi-larlty)又称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IncomeTrade Theory),是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 B. Linder)提出的,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相似来解释工业制成品贸易发展的理论。他认为赫-俄原理只适用于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而不能适用工业制成品的贸易。
相似理论的相关概念
1、(1)相似及相似常数如果原型和模型相对应的各点及在时间上对应的各瞬间的一切物理量成比例,则两个系统相似。相似常数(也称为相似比、比尺、模拟比、相似系数等)是模型物理量同原型物理量之比。主要有几何相似比、应力、应变、位移、弹性模量、泊松比、边界应力、体积力、材料密度、容重相似比等。
2、相似理论涉及到系统间物理量的比较和对应关系。当原型和模型在物理量上成比例,并且在对应的时间点上保持一致时,我们称这两个系统是相似的。这个比例关系由相似常数(如几何相似比、应力、应变等)来衡量,它是模型物理量与原型物理量之间的比值。基本相似常数主要包括长度、时间、力的比值。
3、空气动力学实验的理论基础——相似理论1-1相似和相似定理(一)相似的基本概念几何相似以三角形为例,彼此相似的三角形。L1ˊL1L3L3ˊL2L2ˊL3L1L2CLL1L2L3——通过不同的相似常数来变换相似图像的大小,称为相似变换。
4、相似理论是一种理论框架,它聚焦于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相似原理。该理论的核心在于探索个体特性和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矛盾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它的目标是揭示特殊与一般、个性与共性之间的联系,以理解这些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5、相似理论,是说明自然界和工程中各相似现象相似原理的学说。是研究自然现象中个性与共性,或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以及内部矛盾与外部条件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在结构模型试验研究中,只有模型和原型保持相似,才能由模型试验结果推算出原型结构的相应结果。
6、简单来说,相似理论的原理如下:它基于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即通过比较过去类似事件的发展结果,推测未来可能的趋势。通过历史的参照,我们可以找到潜在的模式,从而预估未来的走向。此外,相似理论也涉及对影响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进行模拟实验。
相似原理与相似三定理
空气动力学实验的理论基础——相似理论1-1相似和相似定理(一)相似的基本概念几何相似以三角形为例,彼此相似的三角形。L1ˊL1L3L3ˊL2L2ˊL3L1L2CLL1L2L3——通过不同的相似常数来变换相似图像的大小,称为相似变换。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 平行线截三角形所得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两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其两条边的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三边分别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1:斜边与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直角三角形相似。
这就是相似第一定理。值得指出,一个物理现象中在不同的时刻和不同的空间位置相似准则具有不同的数值,而彼此相似的物理现象在对应时间和对应点则有数值相等的相似准则,因此,相似准则不是常数。 要使试验模型同它所模拟的研究对象相似,试验的结果才能应用到研究对象上去。
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定理证明过程如下:已知两个三角形△ABC和△DEF中,AB/DE=AC/DF=BC/EF,且∠A=∠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我们需要证明△ABC和△DEF的对应角相等和对应边成比例。
多地起源说的相似理论
魏敦瑞认为:一般适应的基因(如智力和沟通能力)从世界的某处到其他地方流动较快,而地方适应的基因则流动较慢。196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Carleton Coon) 便有类似多地起源说的理论。库恩认为现代人是由五种不同的人类平行演化而来 (高加索人种、刚果人种、开普人种、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
森林逐渐减少,出现了成片的草原和林间空地,促使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活动,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后肢开始摆脱用前肢帮助走路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在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前肢在这时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从事其他活动,并能够经常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
另外两位学者,德国人类学家魏敦瑞和美国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也曾提出过与多地起源说相似的理论。他们认为人类存在不同种族,并且这些种族之间存在基因流动。 非洲起源说是一种单地起源说,认为全世界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理论源于20世纪后半期的考古发现。
如人类起源应由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等多地同时起源的假说。此 “多地区起源假说”论,是吴新智院士在1984年就提出来了。到1998年,吴新智院士研究多年后,又提出了 “网状的连续进化附带杂交” 的新观点,进一步明确多地区人类起源,并与其他大陆人种进行杂交的学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