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是一种修辞方式,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
这种修辞手法在形式上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在意义上则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特点。此外,在数学和逻辑学中也有“对偶”的概念,但与这里的定义不同。在语文中,根据结构和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对偶分为不同类型,如正对、反对、串对等。
例句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译文: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
例句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句要两面对称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就是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对偶句形式工整、匀称并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对偶句前后呼应,互相映衬,对比鲜明,语言凝炼,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偶是什么意思(对偶的类型有哪些?以及注意事项)
一、对偶
含义: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
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对偶。
对偶,从形式上看,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
强。它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
文章中广泛使用。
(一)对偶的基本类型
对偶就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类。
1.正对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表示相似、相关的关系
对偶句是一种修辞方式,即用两个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句子或短语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具体来说:
内容形式的统一。对偶句要注意前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头重脚轻,互相包容或概念重复等现象。
意义对称。对偶句可以让表达更加凝练,起到强调事物对象和语气的作用。
对偶句的运用需要注意内容形式的统一,不能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对称而任意拼凑。
对偶:修辞格之一,用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对称的词组或句子来表达相反、相似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叫对偶。
对偶通常是指文句中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构成的修辞法。对偶从意义上讲前后两部分密切关联,凝练集中,有很强的概括力;从形式上看,前后两部分整齐均匀、音节和谐、具有戒律感。严格的对偶还讲究平仄,充分利用汉语的声调。
对偶俗称对子,在诗词曲赋等韵文中称为对仗。
对偶独具艺术特色,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传诵,为人们喜闻乐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