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至1923年
新文化运动(theNewCulture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38]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6]
新文化运动(theNewCulture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38]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中国,发展最繁荣、经济最发达、资本主义发展最深入人心的地方就是上海,所以新文化运动地点也就在上海。当时的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是民国国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这里建筑设施完备,也是外国人最先到达中国的地方,是外来产品外来思想最先接触的地方,所以上海各个大学的学生是大陆思想最先进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蔡元培先生在做北大校长之前,曾经两次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为国家的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也都曾在上海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是从西方传来的民主、自由精神,资本主义思想在他们心里早已生根发芽,看到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这些资产阶级激进派自然而然地发起一场思想的革命狂潮,也就不足为奇。
在两年之后,随着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启蒙,陈独秀等人受到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到北大任职教授。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地点从上海迁到了北京。
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1923年结来的。
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基本口号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也就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往圣先贤”,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文言文等。
是1915-1923年。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