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研究生毕业生都去哪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历来被誉为我国大学的塔尖,不知道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地方,那么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毕业后都去了哪里?他们是不是不负众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顶尖人才应有的作用?我们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来看一下具体情况。
我们首先明确一下概念,“研究生”应该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过我们一般都把“硕士研究生”称为“研究生”,而把“博士研究生”称为“博士”,我们就沿用通常的说法,这里的“研究生”是针对“硕士研究生”来说的。
清华大学2018届共有硕士毕业生2518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34.8%,就业率高达99.3%,其中深造的人数253人,占比10.2%;就业的人数2205,占比89.1%;未就业18人,占比0.7%。看来,清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主要是就业,其次是深造,只有非常少的人未定。
深造方面:清华大学2018届所有毕业生出国深造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6.5%,其中首选目标的确分别为美国、英国、香港地区,有超六成的学生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大学就读。也就是说出国深造的毕业生大都进入了世界知名大学进一步就读。
就业方面:清华大学毕业生签三方就业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散在民营企业、高校和科研及其他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行业方面主要集中在信息传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教育业、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其中硕士研究在在企业就业的最多。
北京大学本部2018年共有硕士毕业生3614,占总毕业生人数的47.88%,就业率达99.25%,其中出国深造人数占总硕士研究生的5.45%,签订就业协议的占比是52.38%,灵活就业的占比是38.43%,未就业的1.97%。
深造方面:北京大学出国深造比例比清华大学要少,首选目标则和清华大学一样,也是美国、英国、香港地区,部分学生到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瑞士等地。这些学生也是大部分在世界排名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深造。
就业方面:毕业生主要在企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集中在公共管理、金融业、信息传输、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在企业就业最多。
这两所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有不少共性的特征,比如都是以就业为主,大多以企业为主,其中多是国有企业。出国深造都是集中在美国、英国、香港,大多进入世界前50位的知名大学就读。就业行业都有公共管理、科研与技术服务业等。地域方面都是比较分散。事实证明,这两所大学的毕业生分布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国家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经常看到一些言论,就是针对清华北大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有些人认为我国的这两所高等学府正在为外国培养人才。我觉得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毋庸置疑有些国家的科研条件和科研水平比国内更好更高,这些人追求更高的平台去发展,也无可厚非,毕竟这既不悖情也不违法。这些人无论在哪里,他们都是中国人,当年我们国家和民族深陷灾难,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才匮乏,不是有那么多人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来搞建设吗?现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回国创业的人不是也越来越多吗?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我们国家和平安定,发展迅速,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滚滚,为了吸引国外留学的人才回国创业,国家也制定了种种优惠政策,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能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方天地,大展拳脚,大显身手。
中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都去哪了
中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都流向了各地的三甲医院、专科医院,而且都是比较大的、知名的医院。以本地为主。
首先最多的肯定是医大自己的附属医院,包括医大一院、医大盛京医院、医大四院、医大附属口腔医院,包括以上附属医院的分院(沈阳市及周边城市均有分院)、门诊部。
其次是省内(以沈阳为主)的其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如各人民医院、军区医院,以及省市属的口腔医院、肛肠医院、肿瘤医院、儿童医院、妇婴医院等专科医院。
其他渠道也会有一些毕业生,如留校工作、到卫生部门任职、出国等等。
绝大多数中国医科大学的毕业生的就业非常好,极个别的会有在一些小医院、私立医院就业的情况。
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去向及薪酬
中国政法大学非常好就业、就业前景非常好。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98%,考研率是49%。已就业的学生中,60%的人选择在北京工作、5%的人选择在上海工作。
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比较高,具体为7500元,比全国应届生的平均工资高2500元。
北师大毕业去向
在北京读师范大学可以去个学校当老师,北京的师范大学都是非常有名的,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好,知名度高,同时拥有很好的教学资源,培养了大量的教育人才,同时,我们国家对教师队伍培养非常重视,所以说北京读师范大学就业主要是去学校当老师,也有个别同学改了专业从事其他工作,但是数量非常少。
上外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上外毕业生的就业的去向: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外交部门、国际组织等。
.因为上外是一所知名的外语学府,培养了大量的外语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这使得上外的毕业生在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外交部门、国际组织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就业机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