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风陵渡古诗
题金陵渡[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
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住宿之处。宿:过夜。
唐代诗人谁曾经夜宿小山楼留下诗
唐代诗人张祜曾经夜宿小山楼,写下诗作《题金陵渡》。张祜漫游江南时曾经夜宿金陵渡口,面对着金陵渡口的江夜美景,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心中的寂寞与凄凉之情。
题金陵渡
唐代: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金陵渡古诗原文
《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六弟自金陵渡江省予广陵即还岭南因寄诸弟》
明·欧大任
西陵曾寄惠连诗,江北深冬见汝迟。
归去家园如问讯,杨州官阁有梅枝。
《金陵渡江即事》
明·黄儒炳
金风吹日落平波,五两征帆阵阵过。
鹢浪水云青舫远,乌啼杨柳白门多。
孤灯隔岸侵渔火,清角寒江杂戍歌。
对此天涯肠欲断,不堪归路日蹉跎。
《扬子江春望》
清末至民国·杨圻
举目金陵渡,东风水满津。
大江流故郡,春色带归人。
畅以烽烟净,依然风日新。
消魂故乡乐,转为怨芳辰。
金陵渡原文
题金陵渡——[唐]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译文】我伫立在金陵渡口,一座依着青山的小楼头。这一夜啊,心里涨满了客旅的忧愁。潮水退落了,斜月在夜江里飘浮。遥望隔岸,两三点灯火忽明忽灭,象天上的星星闪烁不休。呵,那里可是惹人遐思的——古渡瓜洲!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漫游江南时所作。金陵渡,在今江苏镇江附近。诗的前两句写夜宿金陵渡。首句点题,并交待了住宿的地点小山楼;次句写留宿金陵渡引发的乡愁。后二句写诗人在小山楼上眺望所。夜深人静,潮水已落,一弯斜月挂在天边,对岸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在闪烁,诗人猜想那大概就是瓜洲吧!这二句纯是写景,而诗人夜不能寐、观望江景的情态如在眼前,羁旅的愁思隐含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运笔轻灵,语言精工,情调清丽恬美,广为后世传诵。
金陵津渡小山楼全诗
唐?张祜《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赏析:
夜晚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落潮的夜江浸在斜月的光照里,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这首诗前两句交代诗人夜宿的地点,点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实写长江金陵渡口美好的夜景,借此衬托出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
金陵金渡小山楼原文
作品原文
题金陵渡⑴
金陵津渡小山楼⑵,一宿行人自可愁⑶。
潮落夜江斜月里⑷,两三星火是瓜洲⑸。[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金陵渡:渡口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附近,非指南京。
⑵津:渡口。小山楼:渡口附近小楼,作者当时寄居之地。
⑶宿:过夜。行人:旅客,指作者自己。可:当。
⑷斜月:下半夜偏西的月亮。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
⑸瓜洲:长江北岸,今江苏省邗江区南部,与镇江市隔江相对,向来是长江南北水运的交通要冲。[2][3]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夜宿金陵渡口的小山楼,辗转难眠心中满怀旅愁。
斜月朦胧江潮正在下落,对岸星火闪闪便是瓜洲。[3]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2 08:45:5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