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意思是什么
以德报怨(拼音:yǐdébàoyuà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宪问》。
“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用恩惠回报仇恨,指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偏正式结构,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
以德报怨和以怨报德有何区别吗
区别在于指向不同,概念不同,结果不同,意思不同等,以德报怨是指以高尚的品德去回报怨恨,仇视,诽谤自己的人,包容,宽容他可谓以德报怨,而以怨报德却是以怨恨,埋怨,不服,仇视的心理去报答有恩与自己的人,所以二者结果不同,区别还是很大的
报怨以德和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
报怨以德和以德报怨两个词,词序不同,意思却相同,即,用自己的善行来回报别人对自己的恶行。
语出老子的《道德经》“大小多少,抱怨以德”,无论恩怨大小多少,均用善行来回报他。近年根据郭店出土楚简考证,这两句经文恐有误。
“以德报怨”“以怨报德”什么意思啊
以德报怨:用自己美好的品德和言行,去应对别人对你的不好;(褒义词)
以怨报德:别人对你很好,而你却不知道知恩图报,以恶毒的行为去“报答”他(贬义词)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以德报怨”一词最初出自于《老子》第79章,其意思就是说,要用宽待仁厚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而“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当时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乎?”孔子回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如果用仁厚之心回报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行不行呢?”
孔子反问道:“你用宽厚仁爱之心回报那些伤害你的人,那如何面对曾经对你有过恩惠的人呢?”可见孔子是不主张用德来报怨,所以才有此发问。
我个人也同意孔子的看法,社会是有法律和条约的,要靠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不能光凭着一腔热情和个人想法去对待那些恶毒之人。
如果对这样的人施以宽厚之心,这更助长了他们的猖狂气焰,反过来他们还会伤害对你好的人。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转,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到那时恶人更猖狂、好人越加卑微,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呢?以直抱怨,就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对待恶人,以善良仁厚之心报答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这里的直是指公正无私,坦诚面对的意思。
怎样理解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意思:
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德:恩惠。怨:仇恨。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的出处:
《论语·宪问》。此句表达了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不应该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