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谢道韫和谢安作的诗
先说结论,东晋谢道韫和谢安作的诗主要有咏柳诗。谢安是东晋著名的大臣,他曾经率领八万军队击退了敌军的进攻,保住了东晋的半壁江山。在文学造诣上,谢安也别具一格,他的重做主要是做了一些山水,还有应试的诗歌。谢道韫是谢安的侄女,他的作品主要有咏柳诗。
障怎么组词
障碍、屏障、保障、故障、智障、音障、业障、避障
“障”的本义:阻隔、遮挡。如:障蔽、障翳、障碍、故障、障眼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引申指“用作遮蔽、防卫的东西”。古同“幛”,画轴。又用作姓。障:zhàngㄓㄤˋ。《说文解字》:“障,隔也。从阜、章声。”旦而日光复伸而现万物风采是章之范式。阜、章两范式叠加。章显大山而有所隔是障之范式。
咏雪公大笑乐的乐怎么念
读音:lè。
意思:高兴。
原文:《咏雪/咏雪联句》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安在家中举行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雪下的越来越大了,太傅问道:“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可以比做和在空中撒盐。”谢安大哥的女儿说:“可以比做柳絮因风而舞蹈。”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扩展资料
背景:《世说新语》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咏雪》就始出于东晋谢安与其子侄辈们的一段即兴对话。
赏析: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谢道韫的这句诗,其佳处不仅在工干设譬,还在于透露出女才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她将北风飞雪的严寒冬景,比作东风吹绵的和煦春色,正表现出女作者开朗乐观的胸襟以及对美好春光的由衷向往。
赏析谢道韫的咏雪诗“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如何分出高下? 兄子胡儿抢先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显然是率尔以对;兄女继之答曰“未若柳絮因风起”,乃是得到片刻的沉思,有备而来。 兄子的“撒盐空中”确实形象感很强,但盐为何物?给人咸涩之感,何美之有?兄女的“柳絮因风起”不但形象感强,而且轻柔、优美、高雅,似胜兄子一筹。 所谓“差可拟”,因率尔而拿不准的心情直而言之;所谓“未若”,明显压兄子一头,譬如积薪,后来居上。 兄女的“柳絮因风起”,身处隆冬寒天,恍若见到春天来了,读之令人神清气爽;相比之下,兄子的“撒盐空中”则没有遥远的幻想,显得浅近、鄙俗。
咏雪怎么背快
《咏雪》: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总不见。
史上最容易背诵的一首诗《咏雪》,它全文几乎都是数字,认真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是不是觉得很平凡,只是一串数字而已。其实,郑板桥的这两句诗,不仅点出了雪花刚落下来飞舞时的轻盈动态,即雪花一片一片的从空中飘落。
还为后面的大雪纷飞做了铺垫。没有刚开始的“一片两片三四片”,自然也就没有之后令人动容的雪景了。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它的意思是说,数千片、数万片的雪花,落下来融入到了梅花中不见了踪影。从这两句诗的意思,可以看出郑板桥此时所描绘的是大雪纷飞时的景色了。
只见广袤的天地中,大雪纷飞,而寒梅则傲立雪中,斗寒吐妍。呈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
从整首诗来看,郑板桥前三句都是为了最后一句造势,从平淡,到最后一下子到了高潮。并且全诗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出了清新而深邃的意境。虽然这首诗中,郑板桥没有过多的歌咏雪的特征和品格,只是选取了其色白的特征。
而从雪“飞入梅花总不见”可以看出郑板桥没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比较。而是认为雪和梅是相辅相成的。
综观郑板桥的这首诗,全文几乎都是数字堆砌,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但读起来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反而易于人们朗诵和背诵。
其次,这首诗还有一个绝妙之处,便是全文无一“雪”字,却句句有雪。总的来说,这首诗不失为咏雪诗中的一首经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