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哭长城后发生了什么事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事情被我们广泛熟知,当时他的丈夫被秦兵强行掳走建造长城再也没有回来,孟姜女为了找自己的丈夫,千辛万苦来到长城下,但是得到的却是丈夫已经死了的消息,因此孟姜女悲伤不已,大哭了七天七夜将城墙都哭倒了,发现丈夫的尸体就在坍塌的城墙中,之后孟姜女将丈夫埋了起来自己也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但这只是个故事而已,历史真相和秦始皇根本不搭边。真实事件是孟姜女和秦始皇根本就不是一个朝代,她要早生于秦始皇好几百年,但是后来为什么都认为这件事和秦始皇有关联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详细分析。
春秋时期,由于当时的齐国和晋国国土是挨着的,所以这两个国家经常会发生大战,而当时的齐国国王为了能够将晋国打败就广招天下猛将,并且放出话只要是能人就会授予官职,而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就是此时前来报名的人。
他被录用之后,由于此人确实勇猛,所以齐国国王就给他赐了一个老婆也就是孟姜女,孟姜女是齐国的皇室成员,和杞梁结为夫妻之后二人日子过得很幸福,但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让二人幸福的生活提前结束。
当时齐国与晋国发生大战,杞梁作为被征召来的战士自然也会随军出战,他也很想赢得胜利为自己加官进爵,但现实很残酷,那次大战齐国被晋国打的非常狼狈,剩下的大军只能后撤逃跑,虽然此次杞梁活了下来,但在逃跑的时候刚好要经过莒国。
因为这个国家很小,所以齐国国王就想把这个小国给顺手拿下来,但是最后却没有打下来,而孟姜女的丈夫杞梁却死在了这次战场上,直到后来两国休战和好,才将杞梁的遗骸给取回来。孟姜女知道杞梁已经战死尸体马上送回来的事情后,提前来到城外等待丈夫的尸体。
孟姜女见到丈夫的尸体后泪如雨下,悲伤的心情附近的人都被感染了,因此齐国国王下令要将杞梁的尸身厚葬。之后这件事情就被人们一传十十传百,直到数百年后这件事情变成了孟姜女为了自己的丈夫将齐长城给哭倒了,自己也跳河身亡。
传到唐朝的时候,这件事又变成了杞梁是修建秦长城死去的。而在明朝时期,明朝皇帝为了巩固边防开始整修长城,所以需要找来很多民间百姓,但又怕此举引起民间的暴乱,所以又把那件故事有意的进行了改编,首先把杞梁这个名字改了,然后还增加了孟姜女去长城送寒衣的情节,并且将这个故事一直传了下来。
长城最早是齐国修建的,秦始皇的秦长城也是效仿与齐国。虽然现在长城已经失去了当初修建的作用,但它自齐国延续到现如今,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孟姜女哭倒长城什么意思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民间爱情传说之一,讲述了孟姜女将长城哭倒的凄美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建长城了,劳役繁重,不久后他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哭倒长城主要内容
《孟姜女哭长城》的主要内容:
相传秦朝时,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范喜良和女子孟姜女刚新婚三天,范喜良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为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
孟姜女身穿寒衣,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终于来到了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孟姜女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忽然长城就此坍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
孟姜女哭长城的起因经过结果
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发生在河北北部的万里长城脚下,千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相传秦始皇建长城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万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死亡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七天七夜不止,这段长城就此坍塌,露出范喜良尸骸,孟姜女安葬范喜良后于绝望之中投海而亡。后来称作一段爱情佳话。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秦始皇正徵发八十万民工修筑万里长城。官府到处抓人去当民工,被抓去的人不分白天黑夜地修筑长城,不知累死了多少。
苏州有个书生叫范杞梁,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他不得不四处躲藏。有一天,他逃到了孟家花园(孟姜女不是姓孟,应是姓姜,所以本句应写成“逃到了姜家花园”。),无意中遇到了孟姜女。孟姜女是一个聪明美丽的姑娘,她和父母一起把范杞梁藏了起来。两位老人很喜欢范杞梁,就把孟姜女许配给他作了妻子。
新婚不到三天,范杞梁就被公差抓去修长城了。孟姜女哭得象泪人似的,苦苦地等待丈夫归来。半年过去了,范杞梁一点消息也没有。这时已是深秋季节,北风四起,芦花泛白,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孟姜女想起丈夫远在北方修长城,一定十分寒冷,就亲手缝制了寒衣,启程上路,要到万里长城去寻找范杞梁。
一路上,孟姜女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吃了多少苦,才来到了长城脚下。谁知修长城的民工告诉她,范杞梁已经死了,尸骨被填进了城墙里。听到这个令人心碎的消息,孟姜女只觉得天昏地暗,一下子昏倒在地,醒来后,她伤心地痛哭起来,只哭得天愁地惨,日月无光。不知哭了多久,忽听得天摇地动般地一声巨响,长城崩塌了几十里,露出了数不清的尸骨。孟姜女咬破手指,把血滴在一具具的尸骨上,她心里暗暗祷告:如果是丈夫的尸骨,血就会渗进骨头,如果不是,血就会流向四方。终于,孟姜女用这种方法找到了范杞梁的尸骨。她抱着这堆白骨,又伤心地痛哭起来。
孟姜女哭长城
长城倾倒八百里,惊动了官兵,官兵上报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来。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见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万岁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坟前亲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驾起行,过长城上长桥,过了长桥来到坟前祭奠。祭毕,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随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
孟姜女哭长城的民歌
《孟姜女》又名《十二月花名》,是中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汉族传统民歌之一。各地都有它的踪迹,《孟姜女》这首歌产生之源头本在江苏。它的歌词采用了“四季体”的写法。其内容概括简练。歌曲的旋律情绪压抑而悲伤。流传到河北以后,发生了“同体”性的变异。歌词以“十二月体”为基础,故事内容显得翔实而细致,而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原有基础上“加花”装饰,显得更加婉转、绵延不断。这种“同体变异”的现象,可以让人们明显地看到:专业的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孟姜女雕塑
全曲十二段词,分别用时令、花名作序引,叙述秦始皇时期一对新婚夫妻生离死别的故事。
这个故事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均形成于唐以前;作为民间时调小曲,约形成于宋、元以后。千百年来,人们用歌曲传诵着这个动人的故事。倾注着对主人公深切的同情,也借以抒发受压迫者内心的悲怨。曲调流畅柔丽,感情深切,表现细腻,曲调有不少变体,许多戏曲、曲艺音乐和民间器乐中都有由它演变而来的曲调。
孟姜女庙
故事评价
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最为残酷、最具代表性的一项劳役,从春秋至明,近两千年漫长的岁月中,长城屡修屡补,强征了无数的民夫,任何时候都可能产生像孟姜女那样的遭遇。因此,姜女和喜良是劳动人民在承受无限度的劳役中塑造出来的两个典型人物,集中表现了千百万下层百姓被劳役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灾难。动人的哭长城故事,是对封建统治阶级暴虐行为的控诉,也是对被奴役者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精神的歌颂。正如南宋名臣文天祥在孟姜女塑像旁书写的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这当是中允之论。希望能帮到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