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差异率标准
1)用量差异与价格差异
用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用量差异=标准价格×(实际用量一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实际用量
(2)纯差异与混合差异
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类差异在计算时都需要假定某个因素变动时,其他因素固定在一定基础上不变。把其他因素固定在标准的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差异就是纯差异。
与纯差异相对立的差异就是混合差异。混合差异又叫联合差异,是指总差异扣除所有的纯差异后的剩余差异。
(3)有利差异与不利差异
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但这里的有利与不利是相对的,并不是有利差异越大越好。例如,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成本的有利差异,而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4)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
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相联系而形成的差异,又叫主观差异。它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不可控差异,是指与主观努力程度关系不大,主要受客观原因影响而形成的差异,又叫客观差异。
成本差异怎么计算
差异率的计算是通过编制“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来完成的。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X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增加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1+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是什么科目
材料成本差异是资产类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表现为存货。用于计划成本下:购入材料,未入库借: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入库后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
借贷方差异计入“材料成本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方表示超支额,贷方表示节约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数额。
发出材料计划成本记:
借:相关成本费用贷:原材料发出材料负担的成本差异额记:
借:相关成本费用贷:材料成本差异(注:节约和超支额都计入贷方,如为超支额,用红字列示)
什么是差别成本
差别成本也称差量成本、差等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在进行成本决策时,由于各个方案预计发生的成本不同,就产生了成本的差异。差别成本是进行成本决策的重要依据。广义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的。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成本差异率计算方法
成本差异率如何计算:
成本差异率=(期初成本差异+当月入库成本差异)/(期初计划成本+当月入库计划成本)×100%
成本差异率是指成本差异额与计划成本的比例,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成本差异额,是指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额。正数表示超支差额率,负数表示节约差额率
材料成本差异最简单的理解
简单理解是:当企业的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时,也就是库存材料是按计划成本计算的,可我们付款时,材料采购是用实际成本核算的,计划与实际总有不同,这样就出现了材料成本差异。
当然在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只是材料成本差异中的第一类,也就是收入差异,
收入差异有两种:超支差异和节约差异。
在发出材料的时候也会产生材料成本差异的,因为仓库里的材料是按计划成本核算的,可发出去的时候,计入成本费用账户时就要按实际成本核算的,这样又产生了发出差异,发出差异也有两种:超支差异和节约差异。
补充:不管是哪种差异,都设置一个账户:"材料成本差异",这个账户借方登记收入的超支差异,贷方登记收入节约差异和发出差异(超支用正号,节约用负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