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包括四点: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要热爱学生(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热爱学生,教师必须做到: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
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对待集体),教师应该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做到: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弘扬正气,摒弃陋习。
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招聘考试里常见的考点。很多应试者在遇到这类问题的时候都由衷地发出感慨:你离我很近,我却离你很远……这类的问题好像很熟悉,但是真正书写成文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老是只能说那几句老掉牙的话,也导致了分数没有办法提高。本人在近段时间翻起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惊喜地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观点与语句都说得很到位,很适合我们写在答题纸上。相信评卷的老师看到一些鞭辟入里的分析,一定会打上一个慷慨的分数的。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第87条,说的就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问题。他认为教育素养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作为学科老师,应当能够分辨清楚这门科学上的最复杂的问题,能够分辨清楚那些处于科学思想的前沿的问题。老苏说:“教育能手的教育素养从备课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仔细地思索过教学大纲以后,就把教科书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因此他不需要在课时计划里把要讲的新教材都写出来。”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把握能够做到脉络清晰、框架分明,才能跳出教材看教材、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其次,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要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教育素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课外休息时间内观察儿童,以及怎样把观察的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在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里,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果缺乏心理学知识,简直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教师素养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比如对于概念解释的最重要一点是需要教师用语言的手段创造的那种表象模糊不清以至有些混乱,然而没有清晰的表象。老师的任务是语言来创造鲜明的形象,而鲜明的形象正是儿童思维的出发点和源头。
老苏同志的总结是结合他的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践来说明的,当然对于我们今天回答题目,除了上述内容还可以加入一些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职业心理素养等。那如何才能做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呢?这个往往是应试者会忽略的地方。这应该是阅卷者希望看到的部分,但大部分的卷子里都没有体现,所以,如果能写上这部分内容,须然会让我们的答案变得更加完整。
教师的职业素养具体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
2.课程内容:教师应该熟悉掌握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3.教学技能:教师应该有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如何讲授课程、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等。
4.爱心和耐心:教师应该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能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5.社会责任感: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贡献力量。
6.个人形象: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给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一个良好的印象。
这些方面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教育思想素养。良好的教育思想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
(2)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是教师道德结构中的主体部分,它在调节教师全部道德品质中起重要作用。
(3)知识素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具有比较渊博合理的知识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4)能力素养。一定的能力素养是进行和完成某种工作所需具备的,教师的能力素养是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保证。
(5)身心素养。教师劳动是一种充满高度创造性的繁重的脑力劳动,又是一种兼有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做保证。健康良好的身心素质是教师职业素养建立的基础,其在教师的职业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高昂振奋的精神和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教育质量。
教师要具备哪些职业素养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
2.专业知识的拓展
教师专业知识拓展包括三个方面:量的拓展;质的深化;知识结构的优化。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
(1)本体性知识
(2)条件性知识
(3)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如导入、强化、发问、课堂管理、沟通与表达、结课等技巧。
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外在表现,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4.专业自我的形成
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是什么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