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品的流通速度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有什么联系
①参加流通的商品量;
②商品的价格水平;
③货币的流通速度。(全部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相互抵消的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必须支付的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次数)
拓展资料
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货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货币的购买力
流通中货币量亦称“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指流通领域中实际存在的货币量。在金本位制度下,市场货币流通量能自发地适应货币需要量,当市场货币流通量多于货币需要量时,超过客观需要的金币就会自动地退出流通领域形成贮藏货币,当市场货币流通量不能满足商品流通扩大的需要时,贮藏货币和黄金条块通过国家铸币局铸成金币,投入流通。从而使市场货币流通量和货币需要量相对地保持一致。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
货币的流通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平均交易数量×平均货币周转次数其中,平均交易数量是指某个时期内的总交易数量除以该时期的总交易天数;平均货币周转次数是指货币在同一时期内平均被使用的次数。这个公式可以用来估算经济活动中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什么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期,同一货币在交易流通中会发生多次周转,货币流通速度是用来反映货币流通周转的情况的。
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与货币周转次数有密切关系。
在有货币衡量的交易数量总额既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速度越快,意味着同一货币在一定时期周转的次数更多了。
因而,货币需求量上,不需要发行更多数量的货币。故它们成反比。
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流通规律 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其中,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这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币量相适应,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造成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 在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产生以后,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会发生变化。
美元全世界流通率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的统计口径包括了M0(流通中的美元现钞)、M1、M2、M3(广义货币),截至2007年底,美联储发行的流通中的美元现钞有7743亿美元,加上活期储蓄以及旅行支票后的M1为1.4万美元;
同期公布的M2数据为7.5万亿美元,最广义货币统计口径M3美国于2005年始停止公布(2005年最后公布数据为10万亿美元),估计在2007年底同口径可以达到12万亿美元。另外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派生出的欧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预估,其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
因此,全球市场上的广义美元货币总量约在16万亿美元以上。根据美联储及相关学者的统计,由于个人旅游出访小额携带、官方海关运输出境、地下走私出境等因素,有60%的美元现钞(约4500亿美元)在美国境外流通,这部分流出的美元所带来的货币替代、潜在流动风险等问题也经常被人关注。
除此之外,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存款货币均存在于美国境内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至2007年底,美国对外负债中的“货币当局、银行及相关金融机构”栏目下的“货币与存款”金额1.8万亿美元,该部分可以近似认为是外国政府与居民持有的美国境内美元外汇存款(不包括欧洲美元)。因此,在12万亿美国境内发行的美元中,约有2.25万亿美元为境外居民所持有。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高货币乘数和高流通速度。从货币乘数而言,美国国内M3/M1、M2/M1的比例在全球几乎是最高的,尤其是在1990年代以来该比例呈快速上涨之势;同时,美国的货币流通速度也超出一般国家水平,广义美元货币存量与美国GDP的比率在全球属于较低的国家之列。
因此,若以正常的货币流通速度判断,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而言,美元并未有过量发行之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