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核名词解释
基底核是大脑半球髓质内一些核团的总称,由尾状核、壳、苍白球(合称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核组成。纹状体与丘脑底核黑质一起构成皮质下调节运动的回路。
基底层是指什么
基底层是表皮层的最下面一层,在这一层中有两种细胞并存,其中之一是基底细胞,基底细胞的增殖能力非常强,它们会不断地分裂,由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两个再分裂成四个,等到基底层细胞越来越多,它们就开始往上推进、生长,构成了棘细胞层、颗粒层与透明层、角质层。然后自然脱落,这样一个过程需要28天。
什么叫基底差
基底差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复合体。
这些神经核团,实质上是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区域。核团与大脑皮质、核团与核团以及核团与脊髓之间有着广泛的神经联系,并组成神经束。在高等动物和人类,这些神经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基底核被称为一组皮层下的运动中枢。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腔隙性脑梗塞的范畴,梗塞轻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但基底节区是大脑的关键部位,可以归类为关键部位脑梗塞。临床表现为三偏,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根据梗死灶大小、部位不同,对患者影响各异,基底节范围较大,包括丘脑区、内囊区、壳核、尾状核等。如梗死灶较小,多表现为单侧肢体乏力,上肢重、下肢轻,偏身感觉麻木,面瘫、舌瘫、吞咽困难、发音嘶哑。后遗症包括运动、感觉障碍,需要积极到正规医院进行卒中的二级预防治疗
内囊和基底节区别
基底节区是大脑内部重要结构,主要有尾状核、豆状核、内囊、外嚢等组成,尾状核头部位于前内侧,体部向后上外延伸,然后向下与杏仁核连接,豆状核位于尾状核外侧,被两道白质分成三个带,内侧带又称苍白球,豆状核的外侧是外嚢,内侧是内囊,有通往大脑皮层和脑干脊髓的上下行神经纤维束。
基底神经节的血液供应是发自大脑中动脉的穿动脉,即豆纹动脉。
什么是左侧基底节
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与大脑皮层和小脑共同起到控制和调节运动的功能。
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核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