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指哪位霸主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侣、吕),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庄王元年(前613年)到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楚穆王十二年(前613年),穆王去世,庄王熊旅即位,庄王即位时年龄尚不足20岁,国内矛盾重重,爆发了公子燮与公子仪的叛乱。他重用了伍举、苏从等忠直之臣,攻灭了前来进犯的庸国,使楚国的势力向西北扩展,任用孙叔敖为令尹,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充实国力。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不久,楚庄王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
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二十三年(前591年),楚庄王去世,谥号庄,葬于纪山。
卧薪尝胆问鼎中原发生的先后
卧薪尝胆发生在问鼎中原后面!问鼎中原,讲的是楚庄王筑成九鼎,象征万物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庄王八年也就是公园前606年,卧薪尝胆讲的是勾践尝遍苦胆,不忘耻辱,一举灭吴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公元前496年,因此,卧薪尝胆发生在问鼎中原后面!
楚庄王问鼎中原是怎么回事
楚庄王问鼎中原是出自于《左传》中的典故。
鲁宣公三年,楚庄王以讨伐犬戎为借口把军队开到了洛阳,在周国的境内开始了他自己的阅兵仪式。刚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感到非常不安,于是就派王孙满去与他会面。楚庄王一看到王孙满便询问他关于周鼎的轻重大小的情况,周王室特使王孙满对楚王说:“欲一统天下,在德不在鼎。
问鼎中原的典故具体内容
楚庄王借伐陆浑之戎,在周天子境内检阅军队。周定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虽衰未败。楚庄王问鼎,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结果遭到王孙满的严词斥责。
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什么问题
楚庄王有觊觎周王室的野心,加上他实力强大,所以想取代周王。但是王孙满说大鼎的拥有者不是因为实力强劲,而是在德不再实力。楚庄王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问鼎中原的成语典故
自从楚庄王率军进军中原,并于中原“问鼎之小大轻重”以后,人们便将中原之外的政治和军事势力觊觎中原的疆土财物,统称之为“问鼎中原”。中国从夏商周开始,王朝的更迭便成为常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