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在当今建材市场中,瓷砖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深受消费者喜爱,近期有消费者反映,部分瓷砖存在膜薄现象,这引发了人们对瓷砖质量安全的关注,本文将针对瓷砖膜薄现象进行解析,揭示其背后的真相与影响。
1、定义
瓷砖膜薄,指的是瓷砖表面釉料层较薄,导致瓷砖易受损、不耐刮擦、色泽不稳定等问题。
2、原因
(1)生产环节控制不严格:在生产过程中,如果对釉料配方、釉料厚度、烧成温度等环节控制不严格,容易出现膜薄现象。
(2)原料质量不达标:部分瓷砖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料,导致瓷砖膜薄。
(3)运输与储存不当: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瓷砖受到撞击或挤压,可能导致釉料层受损,出现膜薄现象。
1、影响美观:瓷砖膜薄导致瓷砖色泽不稳定,影响整体美观。
2、降低使用寿命:膜薄的瓷砖易受损,使用寿命缩短。
3、增加维护成本:瓷砖膜薄容易导致划痕、污渍等问题,增加维护成本。
4、安全隐患:膜薄的瓷砖在受外力撞击时,易发生破碎,存在安全隐患。
1、选购时注意检查:购买瓷砖时,要仔细检查瓷砖表面是否平整、色泽是否均匀,避免购买膜薄的瓷砖。
2、选择知名品牌:知名品牌的瓷砖在生产过程中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膜薄现象较少。
3、储存与运输: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要确保瓷砖不受撞击和挤压,避免釉料层受损。
4、注意保养:定期清洁瓷砖,避免使用硬物擦拭,延长瓷砖使用寿命。
根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陶瓷砖行业运行报告》,我国瓷砖行业整体质量逐年提高,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质量问题,瓷砖膜薄现象较为普遍,占质量问题比例的10%左右。
某知名建材评测机构指出,瓷砖膜薄现象不仅影响美观,还会缩短瓷砖使用寿命,增加维护成本,消费者在选购瓷砖时,应注重产品质量,避免购买膜薄的瓷砖。
瓷砖膜薄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消费者在选购和保养瓷砖时,可以通过以上方法降低膜薄现象带来的影响,瓷砖生产企业也应加强质量把控,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