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纪念馆展室简介
1、东西厢房原先是梅兰芳子女的居住和餐厅,西侧设为专题展览室,东侧则用作活动室,用于接待贵宾和举办小型艺术活动。外院南屋是纪念馆的核心展室,展示着梅先生生前的珍贵照片和实物,这里曾是梅先生最后10年的居所,占地面积716平方米。
2、辟有4个展览室:正院北房为故居陈列室,客厅、书房、卧室、起居室的各项陈设均保持梅兰芳先生生前原貌。
3、北京梅兰芳纪念馆,于1986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坐落在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这个四合院占地约1000平方米,具有浓郁的北京特色。这里是梅兰芳先生生命中最后十年的居所,直至1961年他离世前,这里都给予了他宁静与舒适的生活环境。1984年9月,这座故居被正式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
4、梅兰芳纪念馆分为梅亭区、史料陈列区和兰圃区三个区域。梅亭的设计出自著名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的手笔,梁枋上雕刻着《霸王别姬》和《贵妃醉酒》等五出梅派经典剧目,生动展现了京剧的魅力。馆内还矗立着一座大型的梅兰芳全身汉白玉塑像,这是由全国知名雕塑大师刘开渠晚年倾力之作。
梅兰芳纪念馆历任馆长
梅兰芳纪念馆的管理团队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多位专业且有经验的馆长,他们致力于纪念馆的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首先,俞琳馆长在1986年4月至1989年3月期间担任馆长,兼职职务,带领团队完成了文化部分配的各项任务,致力于纪念馆的阵地建设,推动展览内容丰富多样。
梅绍武,一位备受尊敬的翻译家,于195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他在中国文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曾连续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中国梅兰芳纪念馆中,他担任名誉馆长,并且是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的会长。早期,他在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任职,后来成为研究美国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的研究员。
馆内有珍贵藏品32421件,多为梅兰芳的亲人捐献,包括剧本、图书、照片、剧单、字画、信件、实物等。其中,绝大部分具有文物价值,如剧本中很多清代抄本,大都是善本或孤本。
梅绍武著名翻译家。1952年燕京大学毕业。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纪念馆名誉馆长,中国梅兰芳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历任北京图书馆国际交换组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2004年被中国翻译协会授予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梅绍武是著名的英美文学翻译家、评论家、戏剧家、作家。
北京梅兰芳的故居历史
1、梅兰芳故居在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原为庆亲王府的一部分。1984年成立梅兰芳研究学会,筹建纪念馆。 1986年10月开馆。系四合院建筑,占地716平方米,馆 内安放汉白玉梅兰芳塑像,连座基高2.2米。由雕塑家刘 开渠及其学生白澜生共同创作。馆内东、西、北房筑有穿 廊,廊沿上有彩绘。
2、梅兰芳故居,位于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原是清代王府的马厩,解放前曾作为兵营。1950年,梅兰芳回到北京,被国家安排居住于此。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两进院落,树木成阴,环境幽静。1986年10月,这里作为梅兰芳纪念馆正式开放,邓小平为其题写了匾额。
3、梅兰芳先生1961年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小庭院内,度过了他生活的最后十年。1984年9月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故居”。纪念馆成立后,收藏有梅兰芳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在1962年捐献给国家的大量珍贵文物、文献资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