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兴侗寨基本介绍
肇兴侗寨属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著名旅游去。肇兴位于黎平县城南67公里,全寨800余户,人口4000余人,为全国最大而又最古老的侗寨,被称为侗乡第一寨,是黎平最具代表的民族风情及建筑群。远观肇兴全景:中间凹,四周高山,呈长方形,块块聚落,似船状形。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被称为侗乡第一寨。肇兴侗寨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黎平肇兴侗寨地处于两座山脉之间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状。海拔410米,向西北面68公里到黎平县城,向西52公里到从江县城,向东南102公里到广西壮族自治区 三江侗族自治县。公路沿寨而过,是黎平县通往两广最为快捷的陆路通道。
肇兴侗寨,被誉为“侗乡第一寨”,以其五座鼓楼而闻名,分别代表着“仁、义、礼、智、信”五团,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悉氏坦鼓楼是侗寨的显著标志,外观犹如宝塔,雄伟壮观,远远便能引人注目。仁团鼓楼相对较矮,旁边是风雨桥和戏台,这里是肇兴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集中展示的地方。
侗族的鼓楼为什么没有鼓?
侗族的鼓楼是其文化的象征,位于村寨的中心,具有重要的地位。侗族有句古话:“先有鼓楼,后有寨子”,说明鼓楼的建设先于寨子的建立。侗族村寨中可能有几座鼓楼,这是因为不同的家族可能各自建造了鼓楼。鼓楼不仅是集会的地方,也是侗族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A. 鼓楼作为议事场所,是村民集会的地方。
鼓楼是侗族文化的标志,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寨子中间有鼓楼,那么这个寨子肯定就是侗族村寨了。从鼓楼所在的位置来看,鼓楼建在村寨最中心的地方,占据核心地位。
侗族的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有鼓楼处便是侗乡,鼓楼是侗乡最主要象征,没有鼓楼,就没有侗族的生活。侗乡鼓楼完全以木材建构,不用一砖一石一铁钉,整座鼓楼都以木榫、木栓穿合,极富朴实之美。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形细腰的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
鼓楼模仿杉树形状建造,在侗寨中属高层建筑,因为楼上置鼓得名,是侗族人民遇到重大事件击鼓聚众、议事的会堂,平时是村民社交娱乐和节日聚会的场所。侗族的文化与鼓楼密不可分,重大的活动都在鼓楼里举行,鼓楼是侗族文化的载体和精华,因此,侗族文化又叫鼓楼文化。
或有纠纷争斗,实行仲裁等,乡佬就将桦鼓敲响,召集侗民前来 *** ,布署和商讨严肃而紧张的事情。可见,鼓楼是侗民族历史上的司令台、战斗部、议事楼。每逢三月六月六侗乡人民喜庆的日子,侗胞们便欢聚在鼓楼下,吹起芦笙,跳起侗舞,喜气洋洋,歌舞升平。
侗寨建筑:鼓楼是什么样的
1、后来称“鼓楼”,是因为鼓楼上都备有一面大鼓,这鼓很特别,是用整棵粗大的桐木挖空,两头蒙上牛皮做成的。鼓楼是侗寨的心脏。制定乡规民约,整顿村寨秩序,解决民间纠纷,讨论修桥补路,约集狩猎捕捞,都在鼓楼。
2、肇兴侗寨鼓楼,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多样化的用途,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艺术魅力。鼓楼形似宝塔,飞檐重叠,威武壮观,采用木结构建造,主柱为四根大杉木,直达顶层,四周辅以副柱和横竖瓜木,通过巧妙的木榫连接,展现了精湛的工艺。
3、鼓楼的瓦檐上常绘有或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如山水、花卉、龙凤和人物,使得它们在云雾缭绕中显得五彩斑斓。侗族鼓楼的精湛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鼓楼的名字来源于其功能。在古代,鼓楼不仅是建筑物,更是警报和通知的中心。
肇兴侗寨有什么特别的体验?
1、体验侗族民俗活动:肇兴侗寨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如抬花轿、抢亲、踩高跷等。游客可以参与这些活动,亲身体验侗族的传统习俗。 探访侗族民居:肇兴侗寨的侗族民居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如木结构的吊脚楼、鼓楼式的房屋等。游客可以参观这些民居,了解侗族的建筑艺术。
2、在侗寨,游客可以体验到鼓楼中听侗歌、聊天家常的乐趣。鼓楼是侗寨的文化标志,也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入夜后,鼓楼的灯光倒映在水中,成为侗寨最吸引人的景色。 侗族人“以歌陶冶心灵,以歌抒情”,唱歌成为他们最大的乐趣。居民们围坐在鼓楼周围,无需指挥或伴奏即可合唱侗族歌曲。
3、鼓楼和风雨桥都是侗家三宝,还有一宝则侗族大歌。侗寨特色体验鼓楼听侗歌、话家常巧夺天工的侗寨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性建筑,其独有的文化风格,是侗寨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夜晚下灯火辉煌的鼓楼倒映在水面,成为侗寨中最迷人的地方。在这里,到处都是平凡生活中触动人心的温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