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的简称由来
上海市的简称由来: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2000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上海简称申和沪的来历上海简称为申是因为战国时,上海是春申君的封邑。上海简称为沪是因为晋朝的渔民创造了一种叫扈的捕鱼工具,而江流入海处称为渎,故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改为沪。
上海,简称“沪”或“申”,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地处长江入海口,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关于“上海”地名的由来,还有几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根据北宋的《水利志》,说松江之南有大浦十八,其中有上海、下海两浦,由上海浦而得名上海;二是古代所说的海之上洋,今也称海上,由上洋而名上海;三是旧有华亭海之名,在青龙港淤塞后,中外商船都转至此地登岸,故称上海。
上海市的简称“沪”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上海地区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因此上海别称“申”。上海地区的成陆历史可追溯至大约6000年前,东部地区则在2000年前已有人类活动。晋朝时期,以捕鱼为生的居民使用的一种名为“扈”的竹编捕鱼工具,以及江流入海处的“渎”称谓,共同构成了“沪”字的来源。
上海的名字由来
1、上海一名的由来,通常认为最早始于宋朝,当时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区。在今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尚有下海庙一地名。
2、第一: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3、上海的名字由来跟历史有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海上”,意味着这个地方地势高于周围的海域,是海中的一片高地。另一种说法是“上游海”,表示这里是江河入海的上游地区,是河流的出口。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点密切相关。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
4、上海这个名字来自于《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一句。上海所在的地域最开始是一片大海,随着地质运动,慢慢变成陆地。这块陆地最开始被叫作华亭,后来慢慢分成上海浦和下海浦两个地方。在南宋咸淳三年,也就是公元1267年,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上海的由来是什么?
1、第一: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2、上海的名字由来跟历史有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海上”,意味着这个地方地势高于周围的海域,是海中的一片高地。另一种说法是“上游海”,表示这里是江河入海的上游地区,是河流的出口。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点密切相关。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
3、上海,春秋属吴国。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4、上海名字的由来如下: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
5、上海这个名字来自于《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一句。上海所在的地域最开始是一片大海,随着地质运动,慢慢变成陆地。这块陆地最开始被叫作华亭,后来慢慢分成上海浦和下海浦两个地方。在南宋咸淳三年,也就是公元1267年,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上海”名称的由来
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上海市的简称由来:上海,简称“沪”,别称“申”。大约在6000年前,现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陆,东部地区成陆也有2000年之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曾经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上海别称为“申”。
关于“上海”地名的由来,还有几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根据北宋的《水利志》,说松江之南有大浦十八,其中有上海、下海两浦,由上海浦而得名上海;二是古代所说的海之上洋,今也称海上,由上洋而名上海;三是旧有华亭海之名,在青龙港淤塞后,中外商船都转至此地登岸,故称上海。
上海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1、上海的名字由来跟历史有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海上”,意味着这个地方地势高于周围的海域,是海中的一片高地。另一种说法是“上游海”,表示这里是江河入海的上游地区,是河流的出口。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点密切相关。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
2、上海一名的由来,通常认为最早始于宋朝,当时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区。在今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尚有下海庙一地名。
3、第一: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4、上海名字的由来如下: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记载。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战国时,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
5、上海这个名字来自于《弘治上海志》中“其地居海上之洋”一句。上海所在的地域最开始是一片大海,随着地质运动,慢慢变成陆地。这块陆地最开始被叫作华亭,后来慢慢分成上海浦和下海浦两个地方。在南宋咸淳三年,也就是公元1267年,朝廷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
6、称为上海务,上海一名由此传播。此外,上海的简称“沪(沪)”来源于古时当地人创造的一种名为“扈”的捕鱼工具,东晋时松江入海口称之为沪渎(今上海市青浦区东北旧青浦镇西)。《晋书》和《梁书》就曾多次提到过“沪渎”。别称“申”则因相传上海西部地区曾为楚国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上海名字的由来和含义
上海一名的由来,通常认为最早始于宋朝,当时吴淞江下游有一条名为上海浦的支流。浦一词原指河川汇合之所或入海处,但在吴地常指河川的小支流。“上”一词,在江左地区的河流名称中,又常指靠近源头一面。反之,下即指靠近河口附近的地区。在今虹口的提篮桥地区尚有下海庙一地名。
关于“上海”地名的由来,还有几个不同的说法:一是根据北宋的《水利志》,说松江之南有大浦十八,其中有上海、下海两浦,由上海浦而得名上海;二是古代所说的海之上洋,今也称海上,由上洋而名上海;三是旧有华亭海之名,在青龙港淤塞后,中外商船都转至此地登岸,故称上海。
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于北宋时期。上海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泥沙沉积逐渐变成了沙滩,最后成了一块新生陆地。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官舍,取名为“华亭”。战国时期,这里是楚国贵州黄歇的封地。三国时,东吴在这里建起了水师基地,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无名的小村落。
上海的名字由来跟历史有关,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海上”,意味着这个地方地势高于周围的海域,是海中的一片高地。另一种说法是“上游海”,表示这里是江河入海的上游地区,是河流的出口。不论是哪一种说法,都与上海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特点密切相关。上海位于长江口,地处江、浙、沪三地交界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