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年变法”是什么意思?
1、意思:到了晚期的时候,还改变以往的做事风格。出处:齐白石在他五十六岁(1919年)定居北京初期,醉心于八大山人,冷逸有之,富贵不足,所以欣赏的人不多。他随即进行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新画法。在齐白石定居北京后至去世的近四十年里,他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而日臻成熟,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2、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齐白石自称,“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师曾劝我自出新意,变通画法,我听了他话,自创红花墨叶的一派”。
3、“衰年变法”齐白石一生创作手法有两次大的改变,而“衰年变法”就是齐白石上了年纪之后自创红花墨叶新画法。最让大家都非常想不明白的是齐白石老人这个画法最佳代表作是一只怪鸟。凡是不了解这幅画创作背景,估计都会说拍下这幅画的人是个傻子吧,怎么看都觉得是小朋友可以画出来的吧。
齐白石衰年变法是怎么回事
1、年,当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印时,就受到当时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的赏识。陈师曾的循迹造访,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
2、意思:到了晚期的时候,还改变以往的做事风格。出处:齐白石在他五十六岁(1919年)定居北京初期,醉心于八大山人,冷逸有之,富贵不足,所以欣赏的人不多。他随即进行衰年变法,创红花墨叶新画法。在齐白石定居北京后至去世的近四十年里,他的绘画风格逐渐形成而日臻成熟,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3、齐白石在晚年对其艺术风格进行衰年变法。白石老人衰年变法,起因于他对自己的工笔画越来越不满意,他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公等勿怜……”“余昨在黄镜人处获观黄瘿瓢画册,始知余画过于形似,无超凡之趣,决定从今大变。
4、他鼓励齐白石冲破藩篱,走自己的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不幸的是,他的变法,在北京知音者了了。
5、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主要发生在从1920年到1929年。齐白石在年少走上绘画之路后非常努力,他拜访了很多的绘画名人,甚至专门学习了篆书。甚至有人请他去给慈禧太后画像,但是都被他拒绝了。但是这些知识对他来说都是学到的,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他的内心。
6、齐白石衰年变法,从自发直抵自觉和自由,追求全新的境界,他追求到了,脱却一身匠气,直抵造化之美的神秘殿堂。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要变法图强,非得要有这种不计一时之利、务求百世之功的勇气不可。
记叙文齐白石衰年变法的阅读理解
1、齐白石衰年变法 王开林 五十七岁时,白石老人仍然有衰年变法的勇气,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敬佩。年近花甲,别的画家早已守成,门户守得严严紧紧,连只蚂蚁都休想钻进去,他却反其道而行之,一改轻车熟路的画风,去追求遥远陌生的艺境。
2、之后,他不断提炼笔墨,曾称“吾画虾几十年始得其神”,可见其悟性来源于长年的观察生活与勤学苦练。
3、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不幸的是,他的变法,在北京知音者了了。
4、年,当齐白石第二次到北京避匪患,在琉璃厂南纸店卖画、印时,就受到当时北京画坛领袖陈师曾的赏识。陈师曾的循迹造访,使两人成为莫逆之交。在陈师曾的劝告下,品格不错但画法太似太拘谨的齐白石准备“衰年变法”。
5、齐白石勇于衰年变法,外界强有力的赞成者和推动者是同时代的大画家陈师曾(即陈衡恪,国学家陈寅恪的哥哥)。陈师曾在欧洲学习的是西洋油画,但对中国画的造诣也十分了得。他凭慧眼和法眼看出,齐白石有天纵之才,若打破定式,往大写意方向发展,成就未可限量。
6、衰年变法”,“面壁十年图破壁”,苦苦探索,终于技法和画风一改,自成一家。此后的作品,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风格稚拙质朴,一草一木一虾一虫,无不天趣横生! 齐白石“衰年变法”,终成一代大师,可敬可叹。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三百石印富翁和衰年变法是何来历?
来历:白石老人先后赴京,均以卖画治印为生,但当时北京画坛临拟摹古风气极盛,有些自命有书卷气的保守者,不仅看不起他的出身,更看不起他的作品,骂他的画“粗野”,没有书卷气,是没有来历的“野狐禅”等。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