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曲《高山流水》赏析
1、方鼓琴而志在泰山,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稍时而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流水”。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2、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第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3、赏析:《流水》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先是跌宕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
4、《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5、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高山流水(古筝曲)的流水部分怎么弹啊???
流水部分分两种弹法:支腕摇——食指轻捏大指,手掌根部轻压在前岳山下的筝头处作为支点,以手腕为轴心带动手指,手型不要攥得太紧也不要张的太开需保持放松自然,可以用食指捏大指的力度来调节摇指音量的大小,这种摇指适合初学摇指的同学。
这是一个十六分装饰音,应该在弹5之前迅速刮一下6,或者说从6刮到5上。流水部分是琶音,要练。不能强求,要循序渐进,在前面部分都确定练好后,主攻这一部分,每天练。想弹好需要基本功,即是勾托抹托。手心要圆,中指与大指永远成八度关系。第二指节发力。
要弹好流水就要练好刮奏。要想好听:首先是要把旋律音给弹清楚,不能乱刮。其次是食指要立起来刮,而大指的声音要小于食指;食指快刮到要滑音的弦时,要加快。再次是强弱处理,强的地方可以力度和速度都加大,弱的地方力度和速度放慢放缓,你可以凭你的乐感自由发挥。最后,希望你进步。
古筝曲《高山流水》的介绍
1、《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旋律悠扬流畅,风格淡雅清新,音韵古朴典雅,意境深远绵长。要演奏好这首作品主要不是在技巧方面,而是需要时间的积累,要不断地挖掘其中之意境内涵,努力表现乐曲的内在得高深意境。
2、《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古筝曲《高山流水》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高山流水”属于中国十大古曲之一,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世分为《高山》、《流水》二曲。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4、这是一首历史悠久的传统筝曲。乐曲音韵古朴、典雅,抒情写意。全曲音乐由“高山”和“流水”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来描绘高山的气魄,后半部分则表现了流水的不同形态。充分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赞美。
5、乐曲介绍《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古代琴曲。战国时已有关于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传,故亦传《高山流水》系伯牙所作。
6、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现在我们听到的古琴曲是《流水》。古筝借鉴了“高山流水”的典故,传有《高山流水》一曲。此曲在不同的筝派存在着不同的版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