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鞠通简介
吴鞠通创立了温病“三焦学说”,并结合“卫、气、营、血”理论,创造性地提出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和方法,大大地丰富祖国传统医学宝库。《温病条辨》写成后,立即被广为传抄,在医学界引起轰动,深得当代医家的重视和推崇。
吴鞠通,清代医学家(17581836年)。字鞠通、配珩。江苏淮阴县人。初习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继病故,而专心攻医。后至京师,参加《四库全书》之抄写与校检;又获见《温疫论》(吴又可),叹服其说,遂究心医术达十余年。后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师大疫,市医多以伤寒之法疗治失效。
吴鞠通,名瑭,淮安市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享年79岁。他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
吴鞠通的简介
吴鞠通有感于当时医生墨守伤寒治法不知变通,撰写《温病条辨》七卷,提出温病的三焦辨证学说,对温病学说贡献很大,是继叶天士、薛雪之后的温病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的一座里程碑,不朽的中医著作。
吴鞠通,原名塘,又字鞠通,出生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逝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享年84岁,是淮安市淮安区的一位杰出中医温病学家。他以其深刻的理论贡献和对中医立法的独特革新,对温热性疾病的治疗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鞠通,清代医学家(17581836年)。字鞠通、配珩。江苏淮阴县人。初习儒,因哀其父及侄相继病故,而专心攻医。后至京师,参加《四库全书》之抄写与校检;又获见《温疫论》(吴又可),叹服其说,遂究心医术达十余年。后逢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京师大疫,市医多以伤寒之法疗治失效。
吴鞠通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三焦辨证”(界定有争议,简单划分,心肺上焦、脾胃中焦、肝肾下焦)的学说。至此, 历史 上的温病学派及其基本理念,已基本确立。 虽然多多年以来寒温之争一直存在,各种医理学说不断发展、纠偏和完善。 但温病学说在热病和传染病方面优势和有效性是不能忽略的。
姓名简介贡献叶天士江苏吴县人,有“温热大师”之称。著有《温热论》、《三时伏气外感篇》。建立了温病因证脉治的独立体系。薛雪即薛生白,江苏吴县人,与叶天士同时同地,互有矛盾。代表作《湿热病篇》。系统论述湿热病的因证脉治。吴鞠通江苏淮安区人,少习儒学,使叶氏温病学说系统化、理论化。
气功的简介
气功作为中医学的一个分支,在理论上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创编功法和气功锻炼中也应用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神等学说作指导;对气功锻炼产生的效应及气功作用机制等认识,到目前为止,也主要以中医理论来阐述。
简介:气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保健、养生、祛病的方法。以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调息,调形,调心)为手段,以强身健体、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
气功气功是建立在整体生命观理论基础上,通过主动的内向性运用意识活动的锻炼(调心、调身、调息是其外延),改造、完美、提高人体的生命功能,把自然的本能变为自觉智能的实践。这个定义指明了气功的理论基础,讲清了气功特殊的锻炼方法和锻炼内容,描绘出了气功的锻炼目的。这个定义包括了气功的全部特征。
彭祖气功导引术,作为古代有效的防身健身术,它正是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源头。作用 内练一口气的武术气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世空。
《乔夫第集简介》盘点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名医都是谁?
历代医术高超的名医很多,东晋的扁鹊、华佗、董枫、张仲景、皇甫谧、葛洪,唐代的孙思邈,元代的朱震亨,明代的李时珍。他们的医学成就为后人所称道。但是在我国的医学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女医生。他们具有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挽救了生命和人民的疾病,赢得了后人的敬仰和赞誉。
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所处朝代分别是:战国、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唐朝、明朝。具体介绍如下:扁鹊,发明望闻问切诊法 。战国时医学家,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所著《扁鹊内经》、《外经》早佚。
我国古代十大名医分别是针灸之祖———黄帝;脉学倡导者———扁鹊;外科之祖———华佗;医圣———张仲景;预防医学的倡导者———葛洪;药王———孙思邈;儿科之祖———钱乙;法医之祖———宋慈;药圣———李时珍;《医宗金鉴》总修官———吴谦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