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邮编确定到县。邮政编码是该考生住址所在地的邮编。邮编是国家或是地区为实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而形成的,可以加快邮件的传递速度,邮政编码用4级6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市以及自治区,第三位表示邮区。邮政编码要准确,在高考录取期间要保持电话的畅通。
高考志愿填报邮政编码怎么填
高考填志愿邮编是确定到市镇乡。为方便高考录取通知书的投递,高考报名的邮政编码请填写到具体的区、县。一些同学会把户籍地和“老家”也就是籍贯混淆起来。如明明户口本上户籍地址是南京,偏偏写了老家的地址。“户籍地址是你户口本上的地址。”
高考报名时,填写的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邮政编码要准确,在高考录取期间要保持电话的畅通。符合报名条件的考生须上网如实填报报名信息,并对自己所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可以直接在省招生考试院系统上进行查询,或者直接打电话询问所报考的学校,学校可以给出结果。因为补录的考生人数和院校人数都比较少,一般在填报完志愿24-48小时之后就可以查到结果了。另外,注意所在省的教育考试院官网,那里会第一时间发布补录结果的。
补录是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时候因为填该学校的人少,没有招满,然后进行的第二次录取。补录的时候也需要填志愿,一般到时候各省的招生办就会发出通知,告诉考生哪些学校会进行补录,这时候如果没有录取上就可以填这些学校。
事业单位考试跟公务员差不多,只是难度降低了点。雇佣方式也不一样,当然待遇也是不一样。公务员由省级或者国家级统一招考,而事业单位则由当地政府或者是国家级招考。
两种考试方式都是严格按照程序的:发布招考信息-规定统一考试时间-笔试-面试-体检-公示-正式签订雇佣合同。而在这些程序中,只要有一个环节不合格,就会被淘汰下来,接下来就进行补录,按笔试分数从高到低的补录,直到完全符合程序和要求为止,这样的招考才算完成、完整、完美。
一、什么是调剂
教育部规定,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由于招生计划的限制,有些考生虽然达到分数线,但并不能被安排复试或复试后并不能被录取,对这些考生,招生单位将负责把其全部材料及时转至第二志愿单位,这就是考研调剂。
由于很多学校生源充足,部分学院还需要根据自己的生源情况,再划院线。除了招生情况不好的学校以外,大多数学校都是按照1:1.2左右的差额再自行划线的。比如某专业的国家线是300分,而你报考的院校计划招生10人,那么排名12的那个人的分数,假如是340分,就是你报考学院的院线,这才是决定你能否有资格进复试的线。那些介于340分到300分的人和被刷的2个人自然就要选择调剂。
这时候你可以选择校内调剂,挑选你的目标院校没有招满人且与你报考专业相近的其他专业进行调剂。如果这所大学内部没有这种招不满的专业那就选择校外调剂。也就是换一个学校找相关或相近没有招满学生的专业进行调剂,这时候需要及时关注研招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发布的院校调剂信息。恰好你看到XX科技大学、XX交通大学、XX大学的你报考专业还有未招满学生的调剂信息,于是马上在研招网上进行申请调剂,这样这三个学校就是你的平行第二志愿。
二、调剂条件
1.各科均过了本专业的考研国家线。
2.你想调剂的院校此专业未招满人,即有调剂名额。
3.考生初试科目应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其中统考科目原则上应相同。
4.考生在研招网的调剂系统发出申请调剂,考生满足该学校的调剂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初试成绩、第一志愿、四六级成绩、本科背景等),调剂学校同意调剂。
三、调剂步骤
1.主动寻找院校的调剂信息,主要包括三个办法:一是查看研招网公布的院校调剂信息;二是进入目标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查看招生动态;三是通过给该学校招生办打电话询问是否有调剂名额。
2.等调剂系统开放之后,登录研招网并申请调剂,此时你可以选择三个志愿,但是一定是越早确定越好,可以说是抢时间,因为调剂的时候该专业录满就会停止招生。
3.提交调剂志愿之后,招生单位将反馈是否参加复试的通知。如果收到复试通知,考生通过调剂系统回复是否同意参加复试。
4.根据复试通知上的时间,按时参加复试全过程,复试结束之后,如果符合录取条件,将会收到待录取通知,此时确认待录取即为调剂顺利结束。
四、注意事项
1.三个志愿如何填写?有何区别?
填写完第一个志愿后,第二个、第三个志愿随时可以填写。三个调剂志愿是平行关系,没有先后之分,互不影响。
2.是否可接受两个“复试通知”?
考生可以同时接受两个(或多个)招生单位的“复试通知”,互不影响。接受了一个志愿的“复试通知”,不会影响其他志愿,但是招生单位可以看到考生收到“复试通知”的历史记录。
3.是否可以接受两个(或三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
不可以。考生只能接受一个招生单位的待录取。考生一旦接受待录取通知,表示调剂完成,将不能再填报调剂志愿、接受复试或待录取通知。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祝各位同学都能一站成功。如果你对考研和调剂还有什么疑问,欢迎评论或留言,学长会在第一时间为你解答。
今天是高考的最后一天,在这里预祝所有的高考学子金榜题名。清华大学作为我国最高的学府之一,也是很多高考学子的梦。但是每年就只有那么几个名额,因此很多人就算是挤破了头也很难上去。
但是在每年招生季,又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北京明明这么小的一个地方,为什么能有这么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招生名额呢?其实这和历史有很大关系。
清华大学建立之初乃是美国“出资”成立,主要是给美国输送人才。
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第2年战争便结束了。战争结束之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在《辛丑条约》当中,中国需要对列强国赔款白银4.5亿两,并且拿30年的关税用来抵押。
这4.5亿两白银赔款,历史上又称作是庚子赔款。为什么是这些钱呢?是根据中国当时所有的人口,每个人赔款1两来决定的。也就是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当时中国有4亿多人。
但是就在1904年的时候,美国率先提出放弃赔款的约定。原因是他们认为赔款过多,可以把这些赔款用来办学。后来经过多次的协商,终于在1908年确定下来了退还赔款用来办学的宗旨。
难道美国真的这么好心吗?我们来看一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他在1906年的时候,曾经给美国总统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里面这么说:
“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从这段话里面可以看出来,美国之所以会这么做,其实不安好心。他们想用知识上和技能上的方式,来支配我们的发展。因为文化入侵的危害性,要比经济入侵来的大。
因此在1909年的7月份,清政府设立了游美学务处,专门负责办理中国留美学生的相关事务。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面,中国总共向美国送出去了108名留学生。这其中就包括了胡适、赵元任、竺可桢等人。
在1911年的4月9号,清政府成立了清华学堂。并且在4月29号,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在1912年的10月份,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归属于北京外交部管辖。
学校是8年制学堂,分成中等和高等两部分。高等学堂毕业之后,进入美国就读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之后经过多次改制之后,清华学校逐渐向完全大学过渡。
1916年的时候开始筹备建设完全大学,一直到1925年才算是真正建立成功。而在这之前是干嘛的呢?其实在1925年的清华学校,不能称作是我们的学校,应该叫做是留美预备生。在1925年之后,清华大学出现了大学部,之前只是留美预备部。当初的办学宗旨是——纯以在国内造就今日需用之人材为目的,不为出洋游学之预备。
在1929年之前,除了有大学部之外,当然还要保留之前的预备部。从1909年办学开始,到1929年结束,在这20年的时间里面,中国总共向美国输送1280名高材生。
清华大学的招生分配问题,根据赔款而来。
清华大学大学部成立之后,就开始考虑招生的问题。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庚子赔款所有的钱,是按照中国当时的人口。所以清政府为了凑齐这些钱,也是把任务分配到每个省里面去。
其实和现在差不多,比如说某个地区出现天灾之后。为了方便进行重建,一般都是交给某个省对接重建。比如说汶川地震,某个地区交给安徽省负责重建。其实当时赔款也是这样。
所有的庚子赔款根据每个省的人数,以及每个省的经济情况,来安排大学招生的情况。其实这并不是后来的政府决定,而是由当时的美国来决定。
在所有的庚子赔款当中,北京出的可谓是最多,所以后来的招生也是最多的。因此现在也不要说为什么北京可以招这么多人了,因为当时人家出的钱多。后来招生的过程当中,也根据每个省的情况进行了调整。不过总的来说,变化还不是特别大。经过了近百年的发展,就成为了如今的样子。另外北京大学招生,也是参考清华大学的方式来的。
北京市296人,河南省210人,浙江省144人,湖北省147人,江苏省146人,四川省160人,山东省160人,湖南省137人,河北省130人,广东省132人,安徽省111人,山西省107人,辽宁省142人,上海市87人,江西省95人,福建省100人,陕西省117人,天津市76人,吉林省88人,广西省75人,黑龙江79人,重庆市:清华大学100人。——2018年数据。
还有一点是各国列强瓜分庚子赔款的方式,是根据各国列强在华的出兵人数,以及在华的损失情况来定的。其中俄国派兵最多,超过了出兵总数的一半,赔款占比将近3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