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四杰排名
中国明代初年吴中(今江苏苏州)的杨基、高启、张羽、徐贲4人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杨基(1326~?)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元末曾任张士诚幕,明初为荥阳知县,后被谗夺官。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诗风秾丽纤细。
他的诗大多表现维护元朝统治的政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著有《眉庵集》12卷。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不羡功名利禄,他辞官归隐,遭朱元璋忌恨,被株连遭腰斩。
其文学思想主张师古之后成家。
他的诗雄健浑涵,自成大家。
有些描写农民劳动生活的作品,有深厚的社会内容,更多的是述志感怀、游山玩景及酬答友人之作。著有《高青丘集》。
张羽(133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本浔阳人,侨居湖州。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明洪武初年征授太常丞,未几被流放岭南,后投龙江而死。
其文章精洁有法,尤长于诗。有《静居集》4卷。
徐贲(?~1379)字幼文,号北郭生。其先为蜀人,徙常州,再徙平江,元末与张羽避居湖州之蜀山。明洪武年任河南布政使,后因事死狱中。有《北郭集》6卷。吴中四杰当中的高启的文学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以致有人将他誉为明代诗人之冠。
“吴中四士”分别是那些人
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
吴中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
吴中四才子:即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一般认为是指唐寅(唐伯虎)、祝允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是谁
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汉族,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友"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在文学方面,高启可以说是一位天才,也是一位文坛"超级模仿秀",而且学什么是什么,用纪晓岚的话说就是"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之所长无不兼之"。
不过,高启的这种模仿,绝不是流于形式和外表,更不是简单的拷贝和删减,而是师古之后成家,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待其时至心融,浑然自成,始可以名大方而免夫偏执之弊"(《独庵集序》)。
高启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在元末明初这段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不利环境下,独树一帜的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并改变了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从而推动了诗歌的继续向前发展。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目的。
高启有诗才,其诗清新超拔,雄健豪迈,尤擅长于七言歌行。他的诗体制不一,风格多样,学习汉魏晋唐诸体,均有模拟痕迹;不过他才思俊逸,诗歌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诗人之一。
吴中四杰杨基生平资料介绍:杨基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杨基(1326~?)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明初十才子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以诗著称,亦兼工书画,尤善绘山水竹石。其元末诗作,大多表现维护元代统治立场,入明后,仍眷怀元室。风格异于高启,多不能摆脱元诗靡丽纤细风习,他的无题、香奁诸体尤甚。王世贞批评它颇伤"风雅"(《艺苑卮言》)。他的写景咏物之作尚有佳品。
如《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
五律《岳阳楼》境界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明,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界。著作有《眉庵集》12卷,补遗1卷。按古体、歌行、律诗、绝句、长短句及词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时,江朝宗为之作序。
吴中四杰张羽生平资料介绍:张羽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羽(132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元末明初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工诗善画,山水宗法米氏父子。
早年随父宦江浙,后与徐贲约定侨居吴兴,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中(今江苏苏州)。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师,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注:不是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被扔到长江里淹死)。
张羽好著述,文辞典雅,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隶书取法唐人韩择木。著有《静居集》四卷。吴兴八景,指今浙江省湖州市市区(吴兴区)及其周边近郊的八处游览胜地。"吴兴八景"之"吴兴"是湖州的古称。
八景依次名为:道场霁晓、苍弁清秋、西塞晚渔、下菰长烟、龙洞云归、横山暮岚、南湖雨意、金盖出云。"吴兴八景"之名形成于明万历年间,明《万历湖州府志卷二山川》以近郊景点列为八景,从此便有了官方的叫法。但这并非首创,早在明初,张羽以八景之名作了八首近体诗,合成《吴兴八景》。
吴中四杰徐贲生平资料介绍:徐贲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徐贲(1335-1380)明初画家、诗人。字幼文,祖籍巴蜀(今四川),居毗陵(今江苏常州),后迁平江(今江苏苏州)城北,号北郭生。张士诚抗元,招为僚属,贲与张羽避居湖州蜀山(今浙江吴兴)。洪武七年(1374),被荐入朝,洪武九年春,奉使晋、冀,授给事中。历任御史、刑部主事、广西参议,官至河南左布政使。洪武十一年(1393年)大军征洮、岷,以军队过境、犒劳失时,下狱。洪武十三年,以"犒师不周"处死。
徐贲能诗,与高启、杨基、张羽齐名,称"吴中四杰",著有《北郭集》6卷。擅画山水,取法董源、巨然,笔墨清润,亦精墨竹,又称"明初十才子"之一。存世画迹有《蜀山图》等,《秋林草亭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小楷法钟兼虞,秀整端慎,不为沓拖自恣。其草书雄紧跌宕,出入旭、秦,无不淋漓快健。
吴中四杰徐贲读音
wúzhōngsìjiéxúbēn
侨吴、天吴、吴庖、吴甲、吴姬、?吴、吴蒙、吴鸿、吴江、吴罗、吴门、吴魁、吴梅、吴观、吴耿、吴剑、吴棉、吴钩、吴均、吴?、吴?、吴梁、吴娘、吴关、吴?、吴侬、吴服、吴宫、吴回、吴绫、吴练、吴?、吴榜、吴镇、吴声、吴冶、吴盐、西吴、沼吴、中吴、阿吴、吴?、吴莼、吴趋、吴燕、吴咏、吴封、吴阊、吴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