籁籁:lailai。
籁
〈名〉
1.(形声。从竹,赖声。本义:古代一种管乐器,三孔)
2.同本义
吹鸣籁。——《史记?司马相如传》。集解:“籁,箫也。”
爽籁发而清风生。——王勃《滕王阁序》
又如:籁竽(箫与竽,用竹制的管乐器);籁龠(古管乐器。籁,三孔;龠,六孔)。又指箫
3.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亦泛指一般的声响。
如:人籁(人口吹奏出的声音);地籁(风吹孔穴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
枦
栌
勎
勠
椂
樚
樐
橹
橹
栌
曥
禄
禄
琭
璐
璷
瓐
胪
膔
胪
稑
穋
穞
镥
盝
侓
卢
睩
矑
鸬
鹭
硉
硵
磠
玈
甪
螰
蠦
罏
虏
虏
粶
纑
僇
舮
舻
艣
艪
舻
箓
簏
簶
簬
簵
籙
籚
赂
辂
辘
轤
謢
醁
趢
路
踛
蹗
鈩
録
录
錴
鏕
鏀
鏴
鐪
鑥
鑪
鲁
鲈
髗
颅
馿
騄
騼
卤
鹿
麓
鴼
鵦
鵱
鹭
鸕
鲁
魲
鯥
鲈
黸
芦
颅
菉
卢
卤
蔍
蓾
蕗
芦
虂
逯
摝
撸
庐
廘
庐
录
彔
剹
噜
噜
嚧
娽
獹
峍
掳
掳
撸
攎
泸
渌
淕
渌
陆
漉
卤
澛
潞
瀂
泸
圥
垆
坴
塶
塷
垆
赂
轳
辂
辘
戮
炉
焒
熝
炉
氇
氇
竹字头的字有:笑、筏、筷、管、等、篮、竿、篇、简、竺、算、策、答、筝、箭、第、笼、籁、箱、筑、笋、簇、竽、筋、篱、符、籍、笨、笆、笛。
一、笑(拼音:xiào)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笑”的基本义是因喜悦而表现在脸上的欢乐表情,或伴随发出快乐的声音。“笑”又引申为讥讽、讥笑。
二、筏[fá],基本意思是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我国南方盛产竹子的地方,自古以来人们就一直使用竹子编成的竹筏渡水。筏,具有取材容易,制造简单,稳性好,装载面积大,能穿过急流浅滩等优点。
簏的意思和草的意思相近。
簏拼音:lù
部首:竹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7画
五笔86:TYNX
五笔98:TOXX
仓颉:HIXP
郑码:MTX
四角:88212
结构:上下
电码:4666
区位:8392
统一码:7C0F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丶、一、ノ、フ、丨、丨、一、一、フ、ノ、フ
释义:
1..竹篾、柳条等编成的圆筒形器具,多用于盛零碎东西,形状不一。
2.又如:簏箱(用竹子等物编成的箱子)。
3.下垂的样子。
簏的意思最可能与笔字的意思相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