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
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民族凝聚起来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团结统一: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力量。
爱好和平: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勤劳勇敢: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自强不息:在历代中国人民的创业实践中,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坚挺的强国之魂。"中国精神"在迎接挑战中彰显、升华和创新,学会坚强、自信、友爱、奉献。2020年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高度自觉性和服从性已足以令世人震撼,这种高度自觉的背后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五千年来能够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国精神”。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袭击,中国举国上下共抗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抗疫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的鲜活表现!面对疫情,全国人民的力量汇集成大爱的力量,大爱感天动地,大爱的火焰温暖着每一颗心,大爱的信心激发着每一个人,大爱的音符奏响了中华凯歌!而大爱的力量源自无私的精神、友爱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互助的精神—即"中国精神"。
疫情还未退去,洪水又来侵扰,面对考验,我们选择主动出击。"抗洪精神"是全国军民以超强凝聚力,战胜特大洪水而形成的崇高精神。抗洪精神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拼搏精神。抗洪精神是以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全局利益至上的大局意识为核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为纽带;以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旗帜;以自强不息、贵公重义、同舟共济等传统美德为传承的“中国精神”的鲜明体现。
"抗疫精神""抗洪精神"反映着新时代的"中国精神"!即使2020年中国荆棘缠绕、内忧为患、四面楚歌,依然让世界见证了团结统一、不畏强暴、勇往直前、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坚贞不屈"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源自让世界更和谐、更美好,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有也必须具有的精神,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对国家对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责任和使命!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理应以战斗者的姿态去面对,都应认识到守护地球家园康宁是每一位社会的参与者都应遵循的良知和遵守的秩序。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一次又一次磨难中觉醒、在绝境中逆袭,愈变愈强,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心怀国家的有志之士,怀揣永恒的"中国精神",奋不顾身以己之力投身到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浪潮中。
让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中国精神铸就民族之魂,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必定坚不可摧、巍然挺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