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
在小学课本上我们就了解过,詹天佑是我国第一个主持设计、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的人,在当时修建京张铁路的时候,有很多实际困难令外国人都束手难测,而詹天佑设计的“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铁路,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詹天佑不仅是中国铁路之父也是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第二位、中国地质之父——李四光
?
李四光是我国地质学的泰山北斗,不仅如此,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创建石油专业的人,第一任地质部部长,李四光一生为中国石油的勘探、开发;创立地质力学理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也做出巨大贡献。
第三位、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
钱学森一个充满传奇的人物,他一生都致力于建设国家工程、发展国家工程,航天、导弹、自动化、火箭等都有钱老的身影,他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之父也是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火箭之王。
第四位、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
?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有一个直径500米的天眼,是目前世界口径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射电望远镜,而主持设计、建造他的人就是南仁东,南仁东不仅仅是天眼之父,还为中国的射电天文学基础研究、脉冲星自主导航研究都做出来杰出的贡献。
第五位、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
在建国之初中国饱受美帝国主义的原子弹威胁,钱三强奉中央任命辅助组织研发中国原子弹,在钱三强以及广大科研人员的努力之下,我国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政治恐吓,这一天也恰巧是钱三强的生日,钱三强不仅仅是中国原子弹之父,也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
第六位、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中,美苏等国家都已经相继研究出了核潜艇,为了不被西方国家所节制,黄旭华同志临危受命开始了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时的研究人员都只是参加过核潜艇的仿制工作,谁都不知道怎么样建造核潜艇,就是在这种困难下,中国还是研制出了第一个核潜艇。
第七位、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
华罗庚从小就被同学们视为“罗呆子”,建国之后华罗庚放弃了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华罗庚不仅在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计难题、华林和塔里问题改进、一维射影几何基本定理证明、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等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我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的开拓者。
第八位、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
?
民国初期中国的现代桥梁建筑可谓是一片空白,在茅以升的主持设计下,建成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桥梁钱塘江大桥,在之后的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现代桥梁都由茅以升主持建造,茅以升不仅是中国现代桥梁的主持者,也是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
第九位、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粮食一直是困扰我国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像袁老说的那样一粒粮食就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袁老半个世纪的杂交水稻研究中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的重大贡献,也为世界人民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十位、中国抗疫之父——钟南山
?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抗疫之父,为了我国国民的健康永远的处于第一线,从非典到今天的新冠肺炎,都有钟南山的身影,钟南山就像是我国疫情的定海神针,为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们也希望钟老在抗疫的同时也要注意好自身的防护。
被称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被称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之父的科学家是钱三强。
1980年,中国科技界出现了“加强软科学,发展交叉科学,提倡学科交叉”的认识热潮。当时身为中国科协副主席的钱三强,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他在第一次全国交叉科学学术讨论会上,作了《迎接交叉科学新时代》的演讲。这次演讲被公认为交叉科学发展史上的“著名演讲”,受到广泛重视。
1987年后的一段时间,包括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哲学、新闻出版等在内的知识界,出现了联合交叉大讨论的热潮。这一热潮的发起者,就是钱三强领导的促进联盟委员会,特别是由他亲自策划并主持的系列“科学与文化论坛”。
钱三强的设想,迅即得到钱学森、于光远、郑必坚以及指挥家李德伦、作曲家吴祖强等人士的热情支持。
从1988年5月25日首次“科学与文化论坛”举办,到1989年“五四”前夕结束,共举行了5次,每次都是各界有识之士踊跃列会,争相论谈,气氛十分活跃,推动了科学与文化相互促进和融合。
扩展资料
钱三强出生在浙江湖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不满4岁就开始天天站在祖父的书桌前认字背书。他的父亲钱玄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青年时代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学习。
回国后,先在一些著名的中学任国文教员,后到北京担任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大学教授,是我国近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他由于接受了章太炎、秋瑾等革命党人的思想影响,竭力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钱三强,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为培养钱三强,在他7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由蔡元培、李石曾、沈尹默等北京大学教授们创办的子弟学校——孔德学校(孔德是法国哲学家的姓)。
1940年,钱三强取得了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又继续跟随第二代居里夫妇当助手、1946年,他与同一学科的才女何泽慧结婚。
夫妻二人在研究铀核三裂变中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被导师约里奥向世界科学界推荐。不少西方国家的报纸刊物刊登了此事,并称赞“他们发现了原子核新分裂法”。同年,法国科学院还向钱三强颁发了物理学奖。
1953年,我国原子能之父钱三强提出,我国必须要发展自己的原子能事业,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原子弹。
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
卢鹤绂,字合夫,1914年6月7日生于辽宁沈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1936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1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1年回国,历任中山大学、广西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钱三强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一、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籍浙江湖州,生于浙江绍兴,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9年钱三强完成了博士论文——《α粒子与质子的碰撞》。1946年底,荣获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1948年,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1980年7月24日,钱三强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学技术发展的简况》为题讲课。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9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