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它的历史背景是:19世纪下半叶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阶段。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开始向垄断阶段过渡。
美、德、英、法等早已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位居世界前列,而原本相对落后的俄国、日本,在发展了资本主义之后,也迅速强大起来。
在这种局势下,变革旧的制度和旧的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当时的一种世界潮流。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到1898年9月21日结束。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1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的斗争勇气,采取改良途径,发展资本主义2希望寄托在无实权的皇帝身上3对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又寄予幻想4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终于失败(主要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归于失败。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扩展资料: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清末的中国,内忧外患,国内有识之士认识到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对改革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主张改良实行君主立宪的改良派,有主张推翻鞑虏实现共和的革命党。戊戌变法时期,革命党人的实力并不强大,大多数人更愿意实行君主立宪,可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以及后来慈禧废除预备立宪,使改良派元气大丧,很多人看不到大清的希望,于是纷纷倒向革命党一边,支持推翻满清,有明的支持,有暗地支持,这里不乏一些重量级人物,比如黎元洪、袁世凯。
所以戊戌变法的失败,把更多的人推到了推翻满清的阵营,武昌起义只是那根稻草,辛亥革命势在必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