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bùjiǎsīsuǒ[释义]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语出]宋·黄榦《黄勉斋文集》第四卷:“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正音]假;不能读作“jià”。[辨形]索;不能写作“锁”。[近义]一挥而就脱口而出一目十行[反义]慢条斯理深思熟虑[用法]多含褒义;有时也作贬义;指懒于思考;不负责任地讲话、做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动宾式。[例句](1)在知识竞赛会上;他~对答如流。
索
拼音:suǒ
笔划:10
部首:糸
五笔输入法:fpxi
基本解释:suǒ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尽,毫无:索然无味。单独:离群索居。姓。
探索中的索的意思就是寻找;寻求。
索一共10画
部首:糸
笔顺:
1、横
2、竖
3、点
4、横撇/横钩
5、撇折
6、撇折
7、点
8、竖钩
9、撇
10、点
释义
一1.大绳子;绳索。引申为链条。如:铁索。2.法度。3.求取;讨取。如:索取。4.寻找。
组词:探索
搜索
思索
索道
索取
索性
线索
索偏旁部首是“糸”。
基本释义:
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
2、姓。
3、搜寻;寻找:搜索。
4、要;取:索取。
5、孤单:离群索居。
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组词:思索勒索索性绳索索道
扩展资料:
1、思索思考探求。巴金《“最后的时刻”》:“他的面容安静而严肃,一位伟大人物在思索自己的国家、人民和人类的光明的未来。”
2、勒索以威胁强迫手段索取财物。茅盾《锻炼》二一:“虽然受了一场虚惊,可是船上人都很高兴,为的是他们借此也逃过了镇上军队的勒索。”
3、索性亦作“索兴”。干脆;直截了当。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那么,《老莲集》索兴在北平印,怎样呢?”巴金《中国人》:“索性摆出自己的观点,看谁能说服别人。”
4、绳索比喻牵挂;束缚。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四:“就是为着解开套在人民身上的绳索,使人民获得抗日、团结和民主的自由。”
5、索道用钢索牵引的一种架空的通道。巴金《砂丁》三:“他今天大清早就走了,他坐箱子走索道去的。”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天空有蛛网似的高架索道,江面上漂流着无数运送东西的小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