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现阶段,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常用的地基基础种类如下: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最终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地基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1)天然地基:力学性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和变形能力要求的地层称为天然地基。建筑物的基础可直接设置在该天然地层上。
(2)人工地基:当天然地层无法满足承受建筑物全部荷载的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基本要求时,可对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天然地层进行加固处理使其能发挥持力层作用,这部分地层经过人工改造后成为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房屋的地基高度是根据房屋类型、用途而具体设计的。根据中国制定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规定,在基础宽度小于3米,埋深0.5至1.0米的条件下,粘性土主要根据孔隙比、天然含水量、相对含水量考虑。
砂根据饱和度和紧密度决定,也可按标准贯入试验及钻探试验锤击数确定地基承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栋房子都是从地基开始的,地基对于房子来说,就好比树的根,必须牢固才能避免后期的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地基是怎么做的,看看完整的施工步骤是怎么样的。
1、师傅量线。按照设计图纸,确定好柱头位置,用石灰沿着两线,做好框架定位。
2、挖掘机挖地基。根据两线位置,开始挖地基,深度等问题就按照图纸和土质来。
3、放入模板。等地基挖好了,就把准备的模板放进去。
4、放入钢筋。模板放好后,就是要放入钢筋了,钢筋要根据图纸做好固定。
5、往模板里倒入混泥土。钢筋模板位置都确定无误了,就开始要浇灌混泥土固定了。
6、底层模板混泥土干后再放入第二层模板,有些比较深的柱头放三层模板。
7、往模板里倒入混泥土。
8、拆模板。
9、泥土回填。
10、做地梁,先扎好钢筋,再钉模板。做地梁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就钢筋,要用很多的钢筋,很考验工人的技术。在要做地梁的地方扎好钢筋,然后钢筋两边钉上模板固定,全部定好木板后地梁的模板算是做好了。
11、往模板里倒入混泥土,然后工具摊平。
12、混泥土干了拆了模板,地梁就做好了
规范计算公式是分层总和法单向压缩的修正公式。
它也采用侧限条件E-P曲线的压缩指标,但运用了低级平均附加应力系数a的新参数,并规定了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还提出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k,使得计算成果更接近实测值!天然地基承载力是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数据确定的,设计时要根据上部荷载的情况来进行持力层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要做天然地基基础设计的地基承载力要大于等于100KPa,还要看土层的压缩系数来计算沉降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