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佳木斯、伊春你更喜欢哪座城市
肯定是首选牡丹江市,省内最多的旅游胜地,城市集中包容性强,四外环山拥抱,省内冬夏最暖地级市,市容市貌和人文素质佳,时令水果蔬菜及野生山野菜坚果等品种齐全,排名第一的牡丹江响水大米更是全国闻名。虽经济稍逊色,但哈尔滨及大庆与牡丹江居住环境根本无可比性。
黑龙江佳木斯这个城市如何
佳木斯是黑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最东边的地级市。地处中国东北边陲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而成的三江平原腹地,隔乌苏里江、黑龙江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比罗比詹相望,是中国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被称为东方第一城。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叫佳木斯这个名字吗?下面趣名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佳木斯地名的由来。
为什么叫佳木斯
关于佳木斯名称的由来一直是众说粉纭,发现较早标有佳木斯地名的是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出版的《康熙皇舆全览图》,上面把佳木斯这个地方叫“甲母克寺噶珊”(噶珊即村、屯之意)。1778年出版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标注战迹图》中的“嘉木寺”、《大清一统舆图》上的“佳穆斯”及《三姓志》所云的“贾木司”,都是佳木斯的曾用名。满语专家穆哗俊认为佳木斯为满语即清代的佳木斯噶珊,giya-musai“驿丞”gashan“村”,译成汉语为站官屯或驿丞地村;还有说佳木斯系满语“尸体”之意,相传这里为古代的墓地,在西郊敖其一带曾发现金、元时代的墓群;1926年出版的《桦川县志》认为“有汉人江明斯者曾居此,四无村屯,因以其名名之。“也有说”佳木斯在前清末期,曾经有东兴镇之称,但没有人知道它的来源。在1888年,此地居有汉人江明斯时,原称改为佳木斯镇,它的意思是因佳木斯生长着荗密的森林,表示此处有好木材之美称。”
1986年出版的《佳木斯市地名志》和1996年出版的《佳木斯市志》都采用了穆哗俊的说法:“佳木斯原名‘甲母克寺噶珊’、‘嘉木寺屯’,为满语,意译为站官屯或驿丞村。”
另据有关资料介绍,佳木斯是个土名,1888年三姓副都统衙门在佳木斯屯建镇时官称东兴镇,当时镇中心就是今永红区志同街北市场那一带,但官称东兴镇未得通用,老百姓仍管这里叫佳木斯。1930年3月1日,东兴镇名废除,定名佳木斯镇,1932年5月17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佳木斯后,沿用了老百姓所熟悉的名“佳木斯”这一土名。
1937年12月1日,佳木斯镇升格,叫佳木斯市,沿用至今。佳木斯很不错后属吉林省、伪三江省、合江省、松江省,今属黑龙江省。今日的佳木斯已由一个荒凉的小渔相,变成祖国东北边陲的新兴城市,成为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回首百年历史,佳木斯岁月沧长桑,展望新世纪,佳木斯生机无限。另外想说的,佳木斯管辖的几个市都是口岸城市发展前景很不错,这照片就是同江的一个小岛,打鱼这个人就是我哈哈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将来的交通状况如何
将来佳木斯要率先通车超级高铁,时速为每小时1000公里,佳木斯到北京也跨入两小时经济圈,佳木斯到广州也仅仅用4个小时,同时佳木斯还要把富锦,鹤岗,绥化,桦南,双鸭山划入佳木斯市区,市区东西长达500公里,建设一条环城高铁,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50公里(高寒地区时速不能太快),方便百姓出行。在地铁方面,双鸭山和华南之间通过杏林路修建地铁,绥化和富锦之间通过长安路修建地铁。鹤岗和四丰山水库之间通过红旗路修建地铁,同时市内的主要街道也要修建地铁。在航空方面,佳木斯将在富锦和桦南修建两座大型的现代化机场,每个机场都修建4条长度超过5千米的跑道,按照国际最高标准4K级建造。
顺便再说一点,到那个时候,佳木斯将修建一条护城河,这条护城河是引松花江的水环佳木斯一周,中间还有松花江通过,这也是佳木斯的一个东西中轴线,整个护城河呈“中”字形,到那时你浏览佳木斯的时候,可以坐环城高铁,也可以乘观光游轮沿护城河观光,你说这景色美不美?
到那个时候佳木斯的交通就特别发达了。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市这种别扭的称呼在全国不是个例,你怎么看
我们黑龙江省没有这么称呼的,我们要求在新闻报道中直接称呼抚远市,对于地级市辖区,我们有要求,比如说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
这不是称呼的问题,是省管县权属不明造成的,一些部门还在延续使用习惯用法,使用不规范,给大家带来了不便,我们应该表示歉意。
对于外省同胞,抚远市的标准称谓是”黑龙江省抚远市”,对于外国友人,称呼”中国黑龙江省抚远市”即可。
我们在哈尔滨欢迎您!
黑龙江的牡丹江、佳木斯和齐齐哈尔,综合实力谁更强为什么
齐齐哈尔!
因为,该市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穿行在鹤城大地,科技创新事业百花齐放,高科技产业发展异彩纷呈,处处涌动着科技奋进的蓬勃热潮……
近年来,齐齐哈尔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制定《齐齐哈尔市科技成果转化资助实施细则(试行)》、《齐齐哈尔市技术转移机构补助实施细则(试行)》、《齐齐哈尔市企业购买技术服务资助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措施。一项项政策“红利”相继出台,向创新主体、创新载体密集倾斜;一条条优惠措施落地生根,各级创新主体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吸引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吸引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提供了政策保证。详细请看,黑龙江经济报首席记者于永吉文/摄的报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