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呀
红袖添香: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语出: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
“红袖添香”是什么意思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红袖,借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添,增加。红袖添香,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红袖添香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形容有美女在旁做伴读书。出自宋代词人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出处
典出自宋代词人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谁知道“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全诗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全诗如下
《新楼作伴》
——选自《何处是归程》
现代-黎阳
人逢喜事精神爽,簇簇黄花正当行。醉倚新楼邀明月,梦中红颜舞霓裳。
红袖添香夜读书,卿正欣喜吾欲狂。携手相看徘徊处,知音鸳侣共徜徉。
译文:刚好碰到喜事,不禁精神大好,只看到一簇簇黄花正开放。喝醉酒后依靠着小楼的栏杆,举杯邀明月,睡梦中似乎看到美人在跳霓裳羽衣舞。夜里有知己美人作陪看书,你也欢喜我也亦然。携手观赏水弯处,一对鸳鸯正交颈共同徜徉在水上。
扩展资料: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来历:
“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译为侍女捧着砚台供主人书写卷宗,一旁还有女子焚香,陪伴着读书。
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大约便由此衍化而来,但《清诗别裁》中却没有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
红袖添香的典故及意思
典出自宋代词人赵彦端《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
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南风吹酒玉虹翻,便忍听、离弦声断。乘鸾宝扇,凌波微步,好在清池凉馆。直饶书与荔枝来,问纤手、谁传冰碗。
红袖添香之所以极具诱惑力,因为除了能找到一个陪读的伴儿——而且这个伴儿是一位可人的红袖——以消除漫长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红袖添香所营造的那种温馨的情调和令人心醉的氛围。
这就对添香的红袖有了更高、更完美的要求。红袖的穿着打扮应该是陈逸飞油画世界里的女性样式:上身是高竖领、斜对襟、镶着金色滚边的中式长衫,当然还要有宽舒的露着玉腕的红袖;下身是一袭素雅的长可及地的襦裙;柔美的秀发向脑后梳一个发髻;脸部轮廓分明,活鲜生动,闪动着灵异的光彩,但却并非是明眸皓齿般的真切,因为太真切了反而就不真实了,就像油画里所表现的那种似真似幻的视觉效果。在历史的灯影下,这种形象经过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耐人寻味的加工和打磨,最终被定格和贮存在人们的脑海深处。
红袖除了有姣好的形象外,还必须有高雅的气质,她既要秀外也要慧中。她是立体的,又是富有动感的。她能知热知冷,知心知肺,甘苦以沫;她能共和诗画,共弹琴瑟,共剪西窗。总之,她不是单纯的一幅画,她是有血有肉,有内涵有思想有灵性的一位红颜知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