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的话,我感觉有三点。
第一点:多玩积木,多玩立体拼图。
第二点:理解两句话,第一句,空间里有一点,运动轨迹成一条线,然后再让这根线移动成一个面,再拿着这个面旋转,运动成了立方体等。这样空间感就有了,就是数学上说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第二句话,一个线,数学七年级学的叫数轴,两根线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再来一根线就成了立体空间直角坐标系。这就是从一维到二维,到三维,再加上时间是四维等等。
第三点:有条件的话,学学美术上的素描。多观察。
什么是空间观念如何发展空间观念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物质存在的表现.空间观念是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在人脑里留下的概括的形象。
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没有空间观念,几乎谈不上任何发明创造,许多的发明创造都是以实物的形态呈现的,都是设计者先根据想象画出设计图,然后再做出模型,最后才完善成功的。
在这过程中空间观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认识空间观念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非常重要。
如何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是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一种活动。空间观念就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等空间特性在人们头脑中留下的表象,空间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小学生来说,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主要落实在数学教学上,尤其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上。小学生的几何知识,大多是靠观察、度量、画画、剪剪、拼拼等感性积累获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就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在“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实践来谈几点体会:
(一)重视让学生运用视觉和触觉去认识几何形体。
在讲授一个几何形体时,应通过实物或模型,让学生亲自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数一数,画一画,拼一拼或摆一摆等操作活动等观察、以形成表象。例如,通过观察课本的封面、黑板面的形状等认识长方形,通过触摸课本封面、课桌桌面等认识物体的表面等。
(二)培养学生知道几何形体的特征与方向。
在教学时,要注重沟通几何形体的内在联系,以旧引新,适时归类,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空间观念。例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四边形,不管这个四边形怎么摆放,它总是梯形。又如,在教学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制作——边看边比划米尺上1米、1分米、的1厘米的长度,然后制作边长为1分米、1厘米的正方形,1米的正方形,感受并领会它们的实际大小,以形成比较清晰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等计量单位的观念。记住这些单位的形象。
(三)注意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个部分。是空间知觉、空间观念与想象力的结合。具体方法:(1)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空间图形;(2)由空间图形想象出实物(3)由复杂的图形分解出简单的、基本的图形;(4)在基本的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5)能够根据条件作出或画出图形。
总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生培养和发展的空间观念是在充分感知、操作体验、解决问题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的。
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有什么区别
答案是:观念的内容不同。这是从题中的问题得出的答案。具体区别是:①空间观念,表示的意思是,人在想在做的事情都是思考整个空间大小的问题,整体都是考虑空间的宽阔还是窄小问题。
②几何直观,表示的意思是,人在想在做的事情,都是思考建起的图形样式问题,整体是思考人可以直接看到的形状样子。
什么是空间观念
空间概念(spaceconcept)是指人脑对物体在空间内的存在形式产生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涉及形状、大小、远近、深度、方位等。在空间知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对空间知觉的抽象与概括。
它不但依赖个体从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各种空间表象,同时也依赖各种表示空间关系的词语。
个体的空间概念是随年龄的递增而不断完善和丰富起来的,经历了从直观形象向抽象语词过渡的过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