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行书好看还是瘦金体好看呢(对于字帖来说)
就字帖而言,我认为行书比瘦金体好看。
1: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可楷可草,书写便捷,行书不但实用性高,而且变化多端,艺术性也高。
其字体结构大小相兼,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给人以姿态之美。比如米芾的《蜀素帖》。
其用墨可浓可淡,浓淡相融,给人以变化之美。比如颜真卿《祭侄文稿》
其用笔有牵丝,笔断意连,给人以含蓄之美。比如苏轼《寒食帖》。
其章法错落有致,疏密得体,上下贯穿,气运想通,给人以和谐之美。比如王羲之《兰亭序》。
2:瘦金体是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个性独特的字体,笔画相对瘦硬外露,所谓"如屈铁断金"。中国传统书法美讲究中庸含蓄,瘦金体笔法太过凌厉,太过锋芒,没有那种圆润柔和及内敛,不符合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审美。瘦金体字体结构是也比较单一,有如馆阁体,状若算子,好比现在的美术字,缺乏变化。瘦金体属于楷书,其章法也显得比较单调,缺乏艺术性。
所以说,从艺术性来说,行书比瘦金体好看。
瘦金体用字帖多练习,有用吗
我想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就如赵佶之瘦金体,在二王统率的晋唐书法王国,突然出现一种与众不同的书体,更何况是皇帝御书,其地位不言而喻。
宋徽宗的书法笔画瘦硬,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糅各家,取众人所长且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影响颇大。宋代书法以韵趣见长,赵佶的瘦金书即体现出类同的时代审美趣味,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所谓“如屈铁断金”。这种书体,在前人的书法作品中,未曾出现过。相反,瘦金体比苏黄米蔡四大家更具艺术魅力和美感,无论从字的形体还是用笔方法,都比四大家更具特色。但是,这因为瘦金体别具特色,剑走偏锋,练习起来难度较大,难学难精,只有等各项基本功都扎实之后,练习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瘦金体是宋徽宗独创,因为宋徽宗是亡国之君,历代帝王都对与他有关的事物并不推崇,瘦金体难学,所以知名度不如四大家。但是从艺术层面来说,瘦金体却不输四大家。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书体,是需要极高的书法功力和涵养,以及神闲气定的心境来完成的。
瘦金体第一个特点就是字体、线条偏瘦长。第二个特点是重心偏上,约在五分之三处。中宫收紧,四方舒张,形成内紧外松。第三,纵向笔画起笔铰锋,横竖笔画收笔有顿点,捺犹如鹤形,整体又有兰竹之气。习者当明白重点所在。
至于学瘦金体有何用?我想反问一句,学哪种书体又能真正说得上有什么用途呢?但笔者坚信,只要学到家了,肯定有用!如喜瘦金体,那就学吧,择其好者而学本身就是美事!瘦金体字帖是行书还是楷书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瘦金体书法是分楷书,行书,草书的,但是即便是瘦金体的楷书书法,仍然有行书的笔意,并且在笔法,结构,章法上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瘦金体谁的字帖最好
在瘦金体中,欧阳询的字帖被誉为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他的笔画流畅、秀丽,规整而又有生动的变化。欧阳询的字帖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也是现代书法创作的重要源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热爱,成为了中华书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欧阳询的字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一种中华文化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比较好的硬笔瘦金体的字帖有哪些
谢谢邀请!
瘦金体是宋徽宗所创的一种字体,其特点是笔迹瘦硬,运笔灵动,与传统书体相比区别较大,个性强烈。。
我在上中学时曾用钢笔临过几天瘦金书,感觉只要抓住其特点和规律,还是相对比较好写的。也正因为瘦金体的特点,直接临宋徽宗的原帖即可,如《千字文》、《秾芳诗》等,书写时注意字形瘦长,笔画起收要注意提顿,中间运笔要快捷灵动等等。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仅供朋友们参考。更多有关书法的知识和技法敬请关注“砚田文化“头条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