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击败敬谨亲王尼堪有没有侥幸的成分
导语:李定国击败满清敬谨亲王尼堪,痛击满清八旗精锐,是没有任何侥幸的成分的。此役向天下昭示了以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队的强劲战力。因此,史书上才说:“逮夫李定国桂林、衡州之捷,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万历以来全盛之天下所不能有!”
而且,从此满清朝廷开始有了放弃西南七省,与南明永历朝廷划江而治的打算。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当时的战争经过吧:
大西农民军在云南、贵州休养生息、发展武备几年之后,面对满清肆虐华夏神州的局面,1651年,在孙可望的主持下,联明抗清,以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队开始了大反击。
1652年4月,李定国率部进入湖南,一路所向无敌,收复了湖南的大部分州县。
6月,李定国率精锐部队进入广西,攻占了全州、兴安,大败广西清军。
6月30日,李定国的军队进抵桂林城下,清军军心大乱,不敢应战。南明军队乘势攻取了桂林。老牌汉奸、满清定南王孔有德绝望之下,携全家自杀,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李定国坐镇桂林,派兵收复了广西各州府县。
以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队军容图
大西军的凌厉攻势使得满清朝廷大为震惊。顺治皇帝任命敬谨亲王尼堪为定远大将军,于7月18日率领满清八旗精兵南下,计划先攻取河南宝庆,然后再进军广西,一举消灭南明军队。
当时清廷明确下令:所有湖南、两广的清军都由尼堪指挥调遣。所以,尼堪的军力并不弱,加上满清八旗精兵,尼堪绝对是称得上兵力雄厚。
11月19日,尼堪进军到湘潭,当地的南明军队被迫撤往宝庆。
由于清廷派尼堪率满洲八旗来湖南参战,因此孙可望调李定国从桂林到湖南,来迎战这股满清朝廷的主力军。
11月21日,尼堪进军到衡阳郊外30多里的地方,李定国派兵出战。明军佯装战败,撤兵而去。
于是,尼堪骄傲起来,认为李定国所部也不过如此,在满洲八旗精兵的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11月22日凌晨,尼堪到达衡阳,与李定国的主力相遇了。
李定国经过观察,看到尼堪骄兵冒进,不把明军放在眼里;就决定以计谋取胜。
李定国英勇果断,用兵一向机动灵活,具有卓越的军事才华。他针对尼堪的骄横轻敌,事先埋伏了精锐重兵;然后让前线的明军将士与清军交战一番之后,就装作抵挡不住的模样,主动撤退,引诱清军大举追击。
尼堪骄狂寡谋,满清八旗兵更是认为中国无人是他们的对手,一看明军打不过,转身逃跑了,他们连想也不想,立马就乘胜猛追,一心要全歼明军。
尼堪率八旗精兵追击了20多里以后,一头扎入了李定国的埋伏圈。
李定国一声令下,号炮响起,只见明军精锐伏兵从四面八方冲杀过来,喊杀声震彻田野。
清军胆气尽失,惊恐万状,迅速被明军击败。不可一世的满清敬谨亲王尼堪,虽然奋力死战,也没能冲出重围,在混战中被南明将士斩杀了。
衡阳一战,打破了清廷一直宣扬的“满洲八旗天下无敌”的神话,给满清统治者以沉重地打击,因为此次惨败,损失的都是满清八旗精兵,并非是归降满清的汉族军队。
全国各地的反清志士及汉族人民也因李定国的大捷而备受鼓舞,坚定了自己反清复明的决心和斗志。
综上所述,经过在云贵地区养精蓄锐的大西军战斗力十分强大,已经具备了痛歼满清八旗精兵的军事实力。因此,民族英雄李定国击败满洲八旗精锐,斩杀满清敬谨亲王尼堪,是自身军事实力所致,绝不是一些人所说的“有侥幸成分”存在。
法考主观题有侥幸通过的吗
也许也确实有侥幸考过的人,但是无论如何,国家绝对不会让一些不具备法律素养的人通过的,过得了,至少在考试上符合要求了,一直坚持努力学习法考知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