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单字解释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是唐代文学家王维创作的一篇散文。单字解释如下:1.山中:王维辋川别业所在的终南山。2.与:给。3.裴迪:唐代诗人,王维的好友兼诗友,其作品《辋川集》有五绝和七绝各二十首。4.秀才:唐代对才学之士的称谓。5.绝景良时:美景和良辰。6.坐:通“座”,座位。7.临:从高处往低处看。8.偃蹇:形容山岭重叠,道路盘山而行。9.忘归:忘记归途。10.俄顷:不久。11.携手:手拉手。12.绝境:与尘世隔绝的地方。13.翻翻滚滚:形容波浪翻滚之声。14.诸事:各样事情。15.问讯:问候、问好。16.所由:缘故,原因。17.因缘:指机会、缘分。18.数面:数次见面。19.从此经过:指经过我的青溪别墅。20.爱厚之:感情深厚,情意浓厚。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赏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在神秘的辋川山中所建的闲居,并将其赠予裴迪这位秀才。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宁静恬淡的山中闲居,展现了王之涣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生活态度。诗中以朴素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辋川闲居的美景和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出来。
首先,诗人写道:“别墅俨然临大川,泉声咽咽意沉烟。”描绘了闲居的位置,它坐落在宽广的大川旁边。泉水的潺潺声音仿佛隐约可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着,诗中提到“兰桡逐御碧波平”,描述了江水平静如镜面,荷叶、船只等景象映衬其中,给人一种优雅宜人的感受。这种景象使得闲居更加宜人,增添了一份宁静和美丽。
诗人还提到“松径清阴石径平”,描绘了松树成荫的小道,让人在其中漫步时感受到清凉与舒适。这种自然环境给人带来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与现实社会的纷扰相比形成强烈对比。
整首诗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展示了闲居所拥有的美景和宜人的生活环境,以及诗人对自然与宁静生活向往的态度。这首诗表达了王之涣对于自然与宁静的追求,呈现出唐代文人对山水胜境和清静闲居的向往和赞美。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全文朗读停顿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王维白。
译文
现在正是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着城郭。夜色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僮仆已入睡,多想从前你我于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色的鸥鸟张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鸟在清晨呜叫,这些景色离现在不远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游山玩水的闲事)相邀呢?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