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言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意思是:上书说
1、<用作动词>疏:疏导;疏通。例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疏之欲其通。”
2、<用作动词>疏:分;分散。例句——《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
3、<用作动词>疏:疏远。例句——《屈原列传》:“王怒而疏屈平。”
【又】<用作名词>疏:疏远的人。例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疏不间亲,还是莫说罢。”
4、<用作形容词>疏:稀疏。例句——《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用作形容词>疏:少;稀少。例句——《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久疏谈笑。”
6、<用作形容词>疏:粗疏。例句——《史记.范雎列传》:“其于计疏矣。”
7、<用作名词>疏:粗糙的米。例句——韩愈《山石》:“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8、<用作动词>疏:分条陈述。例句——《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9、<用作名词>疏:给皇帝的奏议。例句——《论积贮疏》、《谏太宗十思疏》
⑩<用作名词>疏:古书注释的一种。不仅注释古书原文,对前人的注释也加以申发说明。
⑾<用作名词>疏:僧道拜忏时焚化的祝告文。例句——《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
疏是什么文体
“疏”与“表”都是臣下写给皇帝的文字,可它们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提的是建设性意见,而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提的是批评性意见。它属于议论文。而“表”是用来陈述请求的。它与奏疏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言情的成分,如:诸葛亮的《出师表》陈述的是忠臣报国之情,李密的《陈情表》陈述的是乞养祖母、辞官不做之情,它属于散文。 在古代,奏议类文章划分得很细。《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贾谊《论积贮疏》反应了我国封建时代怎么的基础经济思想如何评价这一基础思想
这篇奏疏,是贾谊针对西汉初年在经济上所面临的严重危机,提出的要注意积贮的重要论文.它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积贮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表现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思想家的远见卓识.他提出的主张,对于维护汉朝的封建统治,促进当时的社会生产,发展经济,巩固国防,安定人民的生活,都育一定的贡献,在客观上是符合人民的利益的,在历史上有其进步的意义.同时,他的重视发展农业,提倡积贮的思想,即使至今,也仍有借鉴的价值.
疏类名篇有贾谊的篇名
《论积贮疏》是贾谊的名文之一。《论积贮疏》选自《汉书·食货志》。文题为后人所加。是贾谊23岁时(前178)给汉文帝刘恒的一篇奏章,建议重视农业生产,以增加积贮。
:
论积贮疏大意讲的是什么
贾谊在《论积贮疏》主张朝廷重农抑商,鼓励恢复农业生产,加强粮食储备。贾谊此计当真是高瞻远瞩,粮食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在他的建议下汉文帝鼓励汉朝恢复农业生产,大规模囤积粮食,开创了“文景之治”。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2 07:45:5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