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实效和消灭时效分别是什么意思
取得实效和消灭时效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它们主要应用于时效制度中,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以下分别解释这两者的含义:
1.取得实效:又称取得时效制度,是指在一定期间内,权利人不行使权利,导致权利消失的法律制度。取得实效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利人长期怠于行使权利,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在我国,取得实效主要适用于所有权等财产权利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目前并不承认取得实效制度,只将其作为学理解释,无法律效力。
2.消灭时效:又称诉讼时效或请求权消灭时效,是指在法定期间内,权利人未行使请求权,导致权利消灭的法律制度。消灭时效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确保权利义务关系的明确。在我国,消灭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等民事权利。当诉讼时效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总之,取得实效和消灭时效都是时效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适用范围和目的,前者主要针对财产权利,后者主要针对民事权利。在我国法律体系中,消灭时效具有法律效力,而取得实效仅作为学理解释。
析产公证有效期几年
1.析产公证书中未规定的,有效期由公证书的使用部门单方规定,公证处一般不作规定。
2.析产公证书中被证明的法律行为或文书规定了有效期的,公证书的有效期和其一致。如:一份《委托书》中规定的委托期限为三个月,那么该《委托书》的公证书的有效期限也为三个月。
3.析产公证书中被证明的法律行为或文书也没有规定有效期,但是该法律行为或文书存在不确定状态的,公证书的有效期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2 01:38:2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