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公司与个人签的是劳动合同还是劳务合同
按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的是劳动合同,而劳务派遣公司与被派遣的用人单位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八条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第五十九条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抗日战争上海为什么会沦陷
比如对日军强度估计不够。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淞沪会战的开端,是国军先动的手。因为卢沟桥事变,老蒋决定开干,先下手为强,把上海租界里的日军陆战队收拾了。结果打的很僵持,两个精锐德械师围着三千人打也没赢,拖到了日军大部队赶来,打成了大会战。
对自己实力估计过高,但实际上战力不足。即使是装备优秀的德械师,也存在训练配合不够的状况,毕竟装备时间也不太长。没有步坦协同,步炮协同,导致被各个击破,优势的坦克装甲部队完全没发挥出什么作用。而且一开始只投入了两个师,协同部队配合不到位,后来逐渐增兵,兵法上叫添油战术,游戏里叫“葫芦娃救爷爷”一个一个上去送。
各省调动过来的兵马,战力也不足,而且很疲惫,装备很差。虽然打得很勇猛,有很多部队全军覆没。但效果并不够好。比如川军的五个师,装备比八路还差,千里迢迢跑到上海,拉到正面战场几乎等于炮灰。又没有足够的海空军力量来和日军对抗,吃了日本海军很多炮弹。
指挥上也一般般,老蒋本身是战略家不是战术指挥家,抢了冯玉祥的指挥其实不应该。陈诚……一向都挺水,不如让他的黄金搭档罗卓英来。可惜罗卓英当时只是个军长。当时老蒋认为上海打得激烈,日军不会从杭州湾登陆,杭州湾几万防御部队被调走。结果日军登陆时,海岸上只有几个连。等日军上来再调兵拦截,已经来不及了。
还有老蒋对国际上的幻想,幻想着西方国家可以形成支持,以至于在后期战况不利的情况下,浪费了撤退时间,导致损失很大,失去了之后保卫南京的力量。
总的来说,还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决策层存在一定的幻想,是导致吃了败仗的主要原因。从谢晋元守四行仓库来看,如果合理的对抗,在日军不使用重武器的情况下,精锐部队打巷战未必会吃那么大的亏。这是很可惜的一战,但至少还是打出了血性的一战。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6:23:47)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