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公主坟的来历是什么
--北京究竟有多少公主坟
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笔者走访了几十处公主坟,发现目前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
北京人乃至到过北京的人,大都知道在北京长安街延长线复兴路西三环交会处有个名叫公主坟的地方。若问,北京其他地方还有没有叫公主坟的地方?或许人们就不知道了。其实,数百年来,北京地区埋葬历代公主数以百计,形成公主坟村的何止数十。但因年代久远,大多数公主坟地早已湮灭无痕,就是公主坟村,也所剩无几了。近年,笔者走访了几十处公主坟,发现目前仍叫公主坟的地方有十处左右。兹略加整理,贡献诸考之前,以祈指正。
海淀区香山公主坟:该村北依西山,南临山沟,西为碧云寺,东接西营村,是一座只有37户(1999年)人家的小山村。而它的村名可上溯千年,比北京这个地名还要早,可能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公主坟。可是,现在村中已无人知道该村为什么叫公主坟了。据笔者查知,这里可能埋葬着辽圣宗(公元982-1021年在位)第10女菩萨公主,村庄因此得名。公主墓地早已无存,村周围未发现任何确认为辽公主坟的遗迹。但村名仍存。
房山区公主坟:属房山区大紫草坞乡。这里埋葬的是明成祖长女永安公主,村庄因此得名。现在,墓已平毁,村庄仍在,村名依旧,至今已六百余年了。
朝阳区草房村公主坟:朝阳区内叫公主坟村的地方有好几个,最东的是草房村北的公主坟村。这里埋葬的是清太宗后皇太极十四女和颐格纯长公主。她是有清一代惟一嫁给汉人的皇帝亲女。她的丈夫是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吴三桂反,吴应熊及其子世霖被诛。因公主是康熙帝姑母,得到康熙帝特别慰谕。她活了63岁,死后葬于今草房村北,形成公主坟村。草房村与公主坟二自然村于1958年合并,称公主坟村,1982年改名草房村至今。公主坟则已平毁。
丰台区长辛店公主坟:在今长辛店南约3.5公里处,有村庄名公主坟村。该村附近埋葬的是清世祖福临抚其兄承泽亲王硕塞之女和颐和顺公主。村名沿用至今三百余年,现公主坟宝顶夯土仍存二米多高,是北京地区唯一留有残迹的公主坟。
海淀区永丰乡公主坟:在海淀区东北边界,昌平县沙河镇西南有座小村叫公主坟,它位于西玉河村东,属东玉河村委会管辖,现有81户居民254人。传说这里埋葬的是乾隆帝第10女固信和孝公主,她的丈夫丰绅殷德,就是有名的贪官、乾隆帝宠臣和珅的独生子。坟墓早已平毁,现在上面已盖起了房子。
海淀区复兴门外公主坟位于复兴路与三环交会处,1965年修地铁时才将遗骸迁出坟墓平毁,现为街心公园。这里埋葬了两位公主,一位是清嘉庆帝三女儿庄敬和颐公主,另一位是嘉庆帝的女儿庄静固伦公主。二人都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去世。这或许是二位公主葬于一处的原因。二人宝顶东西并列,坐北朝南。东边是三女儿庄敬,西边的是四女儿庄舒。这里村子原叫王佐村,清末改名苑家村,是北京最著名的公主坟。
对于这座公主坟,有许多传说:一是说这里埋的是“清代惟一的汉族公主孔四员,另一说这里埋的是乾隆帝的女儿———“还珠格格”原型和颐公主,虽然这两种说法都分别上了一些旅游书籍,但都是毫无根据的臆造。
朝阳区大山子公主坟:该村隔京顺公路与大山子北里相望。在修筑望京街时,全村搬迁,村名不存。此村曾名公主坟,1966年定名公主坟。此村因埋葬乾隆帝抚其弟弘昼女和颐和婉公主得名。
朝阳区静安庄公主坟:因埋葬雍正帝抚其弟允祥女和颐和惠公主得名,但村庄早已不存。
除上面介绍的八个公主坟村外,还有两个“六公主坟”:
朝阳区和平街六公主坟:今和平街胜古东里原名六公主坟。1984年,根据其位于胜古南里和胜古北里之东,改名为胜古东里。这里埋葬的是康熙帝十女固伦纯悫公主。公主有五个姐姐都夭折了,她成了老五;然而,康熙帝还抚养了其弟恭亲王常宁之女为义女,此女比纯悫公主年长,于是人们便称她为六公主了。
朝阳区来广营乡六公主坟:位于东北四环转弯处。因埋葬道光帝六女寿恩固伦公主而得名。1982年地名普查时,将六公主坟改名六公主村。但目前多路公交车过此,都仍以六公主坟为站名。
北京的公主坟有什么故事和来历
公主坟有东西两坟,安葬于此的两位公主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不是孔四贞.孔四贞的一生.今年春节,我去了阳朔,顺路探访了位于桂林市中心的靖江王府,六百年前的城墙和宫殿台阶依旧,还有南门里的两株恣肆生长的巨大香樟,它们目睹了在这里居住过的14代明朝靖江王,还有清初的定南王孔有德及其女儿孔四贞的兴衰荣辱。孔四贞的父亲孔有德是清朝开国三顺王之首的恭顺王,他们都是明朝第一批成建制率领军队投降清朝的将领,因此深得清朝皇帝的信任,拥有自己私人的军队,并且充当了入关后镇压明朝和农民军抵抗的急先锋,在清朝开国事业中立有大功。他们和后来降清的平西王吴三桂一起,形成了清初的辽东汉人军事集团,分别镇守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形成了占据南中国半独立的政权,最终导致了与清廷的全面内战,即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顺治元年(1644年),孔有德跟从摄政王多尔衮入关,并从山海关一路追击李自成直到庆都(今河北望都),随后又跟随豫亲王多铎继续进攻李自成,攻下潼关、西安,转而进攻南明,攻克扬州、南京、江阴,立有功劳,获得清廷嘉奖。清廷随后任命孔有德为平南大将军,于顺治四年率领耿仲明、尚可喜等,对南明桂王政权、李自成和左良玉余部展开全面进攻,占领了整个湖南。顺治六年,孔有德被改封为定南王,进军广西,继续进攻南明桂王政权,于次年攻克了桂林,杀害明靖江王和大学士瞿式耜。从此他占据了靖江王府,驻藩桂林,达到了他个人事业的顶峰。但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后,抗清英雄李定国率领军队从小路击破全州清军奇袭并“昼夜环攻”桂林,孔有德亲自参加守城,额头中箭,仍然指挥守城,后见大势已去,与两位夫人一起放火自焚,靖江王府因此也毁于一旦。孔有德的独生子孔廷训在城破后被李定国俘虏,6年后被杀;只有他11岁的女儿孔四贞被乳母藏匿于民间,到第二年清军攻克桂林后她得以回到北京。因为孔有德的功绩和牺牲的壮烈,朝廷不仅破格予以厚葬,对他惟一幸存的女儿,“孝庄皇后育之宫中,赐白金万,岁俸视郡主”;“食禄视和硕格格,护卫仪从俱仍旧”。不仅如此,顺治十三年,根据孝庄太后命令,年已15岁的孔四贞“宜立为东宫皇妃,尔部即照例备办仪物,候上择日行册封礼”。但奇怪的是,她后来不仅没有嫁给顺治皇帝,反而嫁给了与孔有德一同战死于桂林的部将孙龙之子孙延龄,据说这是孔有德生前所定的婚约。难道是因为发现了孔有德的遗嘱才使得孔四贞没有成为皇妃吗?迄今没有发现任何可信的历史记录能够解释这一奇怪的事件。更令人奇怪的是,此后不久,顺治皇帝的弟媳董鄂氏却成为了皇妃,并成了他一生中的最爱。康熙六年(1667年),康熙皇帝因为孙延龄是孔有德的女婿,而孔四贞自小“生长军中,习骑射,通武事”,于是破格授予孙延龄为镇守广西将军,并授予孔四贞郡主仪仗,一起前往桂林统率孔有德的旧部,仍然居住在靖江王府。孙延龄少年得志,且“以妇贵,无大才略”,整日游手好闲,捕鱼捉鸟,琴棋书画,部将们对他非常瞧不起,但他本人却越发骄纵。康熙十三年,吴三桂起兵造反后,孙延龄杀害了与他平时不和的部将和地方官员,起兵响应,自称安远王,“自铸印设官,变置州县,视贿多者置善地”,公开卖官。他又拖欠兵饷,“军士多不服”,故发动了兵变,拥护孔有德已故部将线国安的公子为首领,但线公子治军过严,士兵又哗变重新拥立孙延龄。当时孙延龄和孔四贞逃匿于普通居民家,士兵找到了他们,孙延龄害怕不敢出来,孔四贞对他说:“出亦死,不出亦死。”她将孙延龄隐藏在别处,自己出来对士兵说:“你们杀我夫妇很容易,但你们难道不念及已故的定南王吗?”士兵们“环列叩首”,说明了拥立的意思。孔四贞知道并无危险,就叫孙延龄出来。孙延龄不敢坐车回府,只让孔四贞坐,自己则扶着车步行。孙延龄至此终于明白自己是多么无能,便对孔四贞说:“我之所以能复生,是因为你的缘故。士兵们是感念定南王的威德才尊重你,自此你掌握权力管理一切事务,我自己只愿意当一个闲人。”孔四贞“遂戎服绣帕首蟒衣,日击鼓升堂理军务,军士颇服”。孔四贞执掌军权后,力劝孙延龄归顺朝廷,而清廷也有招抚之意:“孔王女孔四贞……无刻不以太皇太后(孝庄太后)为念。若降恩纶,赦孙延龄罪,封孔四贞为郡主,则可以成事”。康熙十六年,孙延龄派人去江西迎接清军。吴三桂获悉此消息后,派遣孙子吴世琮率军突袭桂林,诱俘并杀害了孙延龄。孔四贞率领部下固守城池抵抗,并最后击败了吴军,归顺了清朝,本人也又一次回到了北京。第一次回北京是家破人亡,第二次回北京仍然是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孔四贞自此在西华门附近的南北长街居住长达30多年,直到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72岁高龄的孔四贞结束了自己传奇但悲惨的一生――她经历了清军入关、南征、封藩和三藩之乱,以及自己家庭的两次毁灭,她的人生经历也成为清初辽东汉人军事集团在历史舞台上的崛起、兴盛、衰亡到最终消灭的历史缩影。她死后,据传被安葬于现在西三环与复兴路口的公主坟,但历史事实是,安葬于此的两位公主却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她本人更有可能是葬在阜城门外的孔王坟(今天的外交学院所在地)――她父亲孔有德的身边。她并不是清朝惟一的汉族和异姓公主,她只是一位和硕格格、郡主――亲王女儿惯有的封号。拂去这些历史传说的色彩,留下的却是她真实人生散发出的惨烈光芒。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侯杨方
公主坟在北京哪个位置
公主坟在北京的正西方,西长安街与西三环交界处,公主坟是北京的繁华地区之-,城乡新兴大厦,海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原中央电视台座落于此。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5:44:48)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