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涯发展理论
美国学者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以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为研究内容,根据个体不同生命周期的特点和不同职业阶段的任务、目标,将职业生涯划分为不同发展阶段,进而提出了不同职业生涯周期面临的管理重点。
舒伯将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如下五个主要阶段:
1、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
2、探索阶段,属于打基础阶段。
3、创业阶段,属于选择和安置阶段。
4、维持阶段,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5、衰退阶段,属于退休阶段。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1953)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参照布勒(bueller)的分类,也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与衰退五个阶段,其中有三个阶段与金斯伯格的分类相近,只是年龄与内容稍有不同舒伯增加了就业以及退休阶段的生涯发展,具体分述如下。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开始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岁至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岁至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岁至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这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岁至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度期(18岁至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并稍作承诺期(22岁至24岁),生涯初步确定井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位于”,并在31岁至40岁,开始考虑如何保住这个“位子”,并固定下来。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统整、稳固并求上进。
这个阶段细分又可包括两个时期:一是试验-承诺稳定期(25岁至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因生活或工作上若干变动而尚未感到满意;二是建立期(31岁至44岁),个体致力于工作上的稳固,大部分人处于最具创意时期,由于资深往往业绩优良。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属于他的工作“位子”,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这一阶段往往注重发展新的角色,寻求不同方式以替代和满足需求。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口诀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速记口诀是:惩罚功利前习俗,遵守法规好孩子,契约原则最后述。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研究,虽沿用皮亚杰的方法,但目的却不像皮亚杰那样旨在了解儿童对行为是非的道德判断,而是借助道德两难的问题情境,希望了解儿童作出行为是非道德判断后如何说明其判断的理由。
内源发展理论
内源式发展模式是指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的行政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在行政发展进程中将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同市场经济的特殊要求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内源式发展模式以韩国等国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行政发展的主要动因来自于政府内部的生存需要。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属于哪一章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属于伦理学中的道德发展理论章节。该理论主要探讨人类道德发展的过程和原则,强调个体在道德决策中的成长和进步。科尔伯格认为,道德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预道德阶段、道德相对主义阶段和道德绝对主义阶段。
在预道德阶段,个体按照自身需求和利益行事;在道德相对主义阶段,个体开始考虑他人的观点,但仍然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在道德绝对主义阶段,个体能够根据普遍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进行决策,关注他人的利益和公正。
该理论对于道德教育和个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发展理论的定义
一般发展理论是赞科夫教学论的核心,主要关注的是儿童个性的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这一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因此,一般发展理论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儿童发展理论名词解释
儿童发展名词解释:
人类个体从出生到青春期的身心发展过程。
也可包括胎儿期的发展。儿童的身体发展表现为骨骼、肌肉、器官、神经系统等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的发育变化。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1)心理活动从简单、具体、不完善向复杂、抽象和完善的方向发展;(2)从不能控制的不随意活动向有目的、有意识的自主活动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自觉性不断提高;(3)从出生时仅有的遗传和先天素质的基本差异发展为稳定的人格特点的差异等。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4:54:1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