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讲解
《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早在元代就有一些有关“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代嘉靖、隆庆时期,余邵鱼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和大秦帝国有什么区别
90年代的东周列国志确实是精品,杨立新的齐桓公、张光北的楚庄王;化妆、发型,铠甲、皮甲、服色都非常考究,比三国演义精致。而且几乎是完全按照春秋、史记等史书拍,没有太多戏说和附会。但我以为大秦帝国离东周差距还大着呢。
现在的大秦帝国的确赶过去的东周列国志差很多,但是不能否认在当下的娱乐环境中,大秦帝国是唯一一部让我个人感觉具有上世纪拍历史剧的感觉。
东周列国志是什么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关于“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东周列国志》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奸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春秋和左传和东周列国志区别
三部书最大的区别是:著作者不同,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
《春秋》作者为孔子,所谓"春秋笔法",即依据本书,微言大义也。或为尊者讳,明褒实贬也。
而《春秋左传》,作者为左丘明,因孔子著春秋言为至简而让时人难以理解,故左丘明著左传以传。
而《东周列国志》作者为明朝冯梦龙,章回体小说。虽有杜撰成份,仍依春秋与左传的事件而写。既无为尊者讳的担忧,读来更有趣味。但事涉繁复,国别又多,有时读者会觉得好累。
东周列国志为什么不受欢迎
1.时间跨度
但凡历史小说,时间跨度是最大的问题。《隋唐演义》100回讲200多年的事,已经讲的够乱了,最后彻底崩掉。《东周列国志》却讲了500多年的事,冯梦龙能没有崩掉,已经是很难得可贵了
2.人物和关系
春秋战国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国家,它时一堆国家。那可以说《东周列国志》是人物最多的小说不为过。
那人物是多而不精,不仅如此,很多人都还有很乱很复杂的关系。
3.语言
四大名著都是趋于白话。但东周的语言并不是那么趋于白话。它是文言文,里面有些文字话语不去查相关的字典很难去弄懂。很多人读文言文都头疼,更何况这本书基本上都是文言文呢?虽然东周的文言文已经相对通俗了,但是和其他小说比还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4.文学价值
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四大名著,是因为他们有很强的文学价值。《东周列国志》你能说它文学价值不高吗?不能。但是它的史学价值比文学价值更高。一旦史学价值高了,文学价值就会变低。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4:12:34)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