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与杨氏的区别
它们两者的联系就在于太极,后者是在武当太极的基础上改良的。人称杨氏太极
太极起源于武当吗
太极拳源于武当山,为张三丰祖师创造,是武当武术的一项重要内容。武当武术的宗旨是:以养生健身为主,以防身技击为次。用祖师张三丰的话说,就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武当武术的特点是: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武当太极行礼手势
武当太极行礼按道家文化双手形成太极图状。双手抱拳,右手拇指和中指相合,左手拇指从右手虎口处插入按在右手无名指根部,其余左手食指轻抚在右手是,使四指相叠,双手虎口处形成太极图案,拱手行礼时,双手至于自己檀中穴前方,眼睛从拳面上平视过去。
为什么武当太极没有杨氏太极普遍
武当太极没有杨氏太极普遍,因为武当太极的传承与宣传相对较少,而杨氏太极在近代的推广和传承工作更加积极。武当太极源于武当山,其传承主要集中在武当山一带,传承人数相对较少,且对外宣传较少,因此其影响力和普及度较低。相比之下,杨氏太极在近代得到了杨班侯及其后代的积极推广,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学活动,使得杨氏太极的知名度和普及度大大提高。此外,杨氏太极的套路动作相对简单、流畅,易于学习和传承,也为其普及提供了便利条件。除了武当太极和杨氏太极,中国太极拳还有其他流派,如陈氏太极、吴氏太极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承方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哪个流派的太极拳,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提升身心健康。
为什么不学武当太极
有一种说法是“武当本无拳,今人造古拳”,当年杨露禅的太极拳刚火的时候,有人到武当山问道,武当山的道士们就表示过他们没有太极拳。
杨露禅的太极拳是从陈家沟学来的,但是当时这门功夫不叫太极,而是叫长拳,又叫十三势。
太极拳的名称是武禹襄在舞阳县盐店得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之后定的名字。当时,武禹襄和杨露禅关系很近,就抄了一份拳论给了杨露禅。
当杨露禅在北京打出名堂的时候,别人要问他练的拳叫什么名字时,他说这是太极拳,从杨露禅开始太极拳的名声远扬,才被大众认识。
陈家沟只有拳架没有拳论,开始也不叫太极拳,因为杨露禅生命在外,所以也把自己的长拳改叫太极拳。
杨露禅当初从陈家沟学拳回到老家永年,住在陈家人在永年开的药铺里,药铺的房东是武禹襄,当时武禹襄听说杨露禅功夫不错,常在一起切磋,因此两人私下关系很好。因为杨露禅的关系,武禹襄也去陈沟学拳,他到了陈沟才知道,陈沟有两套拳,一套是杨露禅跟陈长兴学的老架,还有一套改良完成的新架,武禹襄就跟陈清平学了新架。从这儿起,武氏跟杨氏学的拳就有了区别。
之后,两个人分别收徒,发展出了武氏太极拳和杨氏太极拳。陈沟的就叫陈氏太极拳。
后来的郝氏吴氏,大抵都是杨氏和武氏的传人,因为到了某一支,收的徒弟很多,就用自己的姓氏开支散叶了。
不管是哪氏太极,从根儿上说都来自都是一脉相承的。
武当太极是太极拳这个名字火了之后才有的,武当太极又叫太乙拳,他不是一套拳法,准确的说应该叫太极功,是一个系列。要跟现在流行的太极拳套路区分开
武当太极十三势原理
武当太极十三势是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它们的原理是通过肢体的动作和呼吸的调节来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调节身心、强身健体的效果。
这些招式通过起承转合、虚实相生、动静相间的运动方式,既能强化肌肉、骨骼、关节等身体组织,也能促进气血循环、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意志力、培养自我修养。这些原理让武当太极十三势成为一项独特的身心锻炼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推崇。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3:45:15)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