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年龄段划分
一般1岁以内的孩子称为婴儿,1-3岁的孩子称为幼儿,而婴幼儿多数指3岁以下的孩子。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明显的阶段,但医学上人为的划分为7个阶段,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胎儿期:指形成受精卵到出生前的时期,一般是40周;
2、新生儿期:指孩子出生后28天的时期;
3、婴儿期:指从宝宝出生后到1岁的时期,通常婴儿期包含新生儿期;
4、幼儿期:指1-3岁的年龄阶段;
5、学龄前期:指3-6岁的时期,即上学前的时期;
6、学龄期:指6-13岁的时期;
7、青春期:指13岁到青春期的发育结束。
儿童学前期的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感觉通路的建立
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是孩子学习的大前提。这种能力虽然有赖于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觉、动觉、嗅觉及味觉等感觉系统的正常运作。但是光靠这些仍然不够,因为传送刺激到大脑,促使脑部发展的感觉神经通路若不正常,个体仍然无法了解外界的事物。例如,视力正常而视觉神经通路有问题的孩子,虽然能看到外界的事物,却无法将所看到的事物正确地传送到脑部。所以有些孩子会把9看成6,把朋友看成友朋。
第二时期:感觉动作的发展
婴幼儿刚出生时,手脚只是无意识的乱动,尚无法取物或移动身体。直到3、4个月后,神经反射动作的传,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具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待神经反射动作成熟后,约6个月大,婴儿的手脚就能做有意识的活动,例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另一方面,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也逐渐增强,能由爬至坐,最后由站而走。平衡杆和韵律感亦逐渐形成。只有在感觉动作成熟后,孩子才能对外界的刺激做有意义的反应,所以感觉动作是学习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第三时期:身体形象的认识
孩子通过感觉动作的发展,虽可对外界的刺激做有意识的反应,但动作要能更加协调灵活,仍有赖孩子对自己身体形象认识的程度,当孩子认清自己的眼睛、嘴巴、手、脚等位置及功能,并知道加以活用后,再配合已逐渐开始的身体双侧动作协调发展,就能进一步学习新的动作技巧。例如:穿衣服或脱鞋子、溜滑梯等。
第四时期:知觉运动的形成
孩子通过感觉通路、感觉动作,以及自我身体形象的认识,已获得相当多的经验,累积储存在脑部而形成知觉,因此孩子不仅可以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会照着别人的指示做事,模仿别人的语句对话,同时,也可以辨识物体的形状、大小,记得看过的图片,辨识图画的主题与背景,会玩走迷宫、拼图等益智玩具,反之如果听知觉为形成,则会出现分辨不清与口齿不清的现象,东方启音的学员大多数都会存在发音不清、流口水,其实这些问题都是在孩子听知觉未形成状态下所造成的,通常这类孩子在拼图、上色、剪贴等益智手工活方面也比较差。
第五时期:认知学习的产生
孩子在4、5岁时,左右脑间的讯息交流频繁,以分工又合作的方式发挥功能,他们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开始有判断与推理的能力,会说出两件东西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逐渐流畅。这也是为什么在给孩子上口肌发音课的同时会上启智认知及逻辑表达课程,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接受语言和认知双向的能力,可以开始上学,面对人生的挑战了。
入学阶段是什么意思
入学年龄阶段的儿童,6岁,7岁的儿童已达到入学规定。接受国家义务教育。把在普通学校受教育的时期,分为三个年龄阶段:小学阶段为学龄初期,初中阶段为学龄中期,高中阶段为学龄晚期。儿童入学前的准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任务,这需要父母和幼儿园老师有十分明确的目标意识和准备意识,及时地为儿童入学作好准备工作,使他们能够愉快地,顺利地度过初入小学的不适应阶段,在小学里健康、幸福地成长。
学龄前期的主要特点是
1.好奇,带着对幼儿园强烈的好奇心,高高兴兴地入园了。回来一问,感觉很好,有好多玩具,有好多小朋友;
2.不安,短短的两天时间,最初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再也不愿以去了,哄说着到了校门后,抱着妈妈哭着说“害怕。不要去学校了”,那种不安、忐忑、怯生生的眼神,没有哪个家长不心疼的。
3.习惯,尽管孩子一直在哭闹不去,但还是狠心将它放在幼儿园离去,因为早晚都要适应这个环境。然后基本上没有闹过情绪,很配合地去上学、放学。
总之,学龄初期的孩子,就像我们新到一个陌生环境一样,有好奇、有不安、有胆怯,这些都很正常,只要克服了这样的心理,坚持下去,就好了。
十岁之前是多少岁
十岁之前是1-9岁儿童
儿童年龄段划分标准
(1)婴儿期:从出生到12个月末的这一年龄阶段。也就是人们所说的1周岁以内的“吃奶的孩子”。在婴儿期开始的头1个月,又称新生儿期。“新生儿”是人们常说的“没出满月的孩子”。婴儿期,是儿童出生后的最初阶段。
(2)幼儿期:儿童从1~3周岁末的这个时期称为幼儿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儿童从婴儿期发育到幼儿期,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学龄前期:儿童从3周岁到6~7周岁这一年龄阶段
学龄初期儿童特点
回想我五岁儿子初上幼儿园时的种种情形,历历在目:
1.好奇,带着对幼儿园强烈的好奇心,高高兴兴地入园了。回来一问,感觉很好,有好多玩具,有好多小朋友;
2.不安,短短的两天时间,最初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就再也不愿以去了,哄说着到了校门后,抱着妈妈哭着说“害怕。不要去学校了”,那种不安、忐忑、怯生生的眼神,没有哪个家长不心疼的。
3.习惯,尽管孩子一直在哭闹不去,但还是狠心将它放在幼儿园离去,因为早晚都要适应这个环境。然后基本上没有闹过情绪,很配合地去上学、放学。
总之,学龄初期的孩子,就像我们新到一个陌生环境一样,有好奇、有不安、有胆怯,这些都很正常,只要克服了这样的心理,坚持下去,就好了。
这是虎妞·Zblog站群文章更新器的试用版本发布的文章,故有此标记(2024-02-01 12:55:56)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