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三传中的是《毂梁传》还是《谷梁传》,名字为什么会不同
《榖梁传》即是《谷梁传》,“榖”字是“谷”字的繁体字,“榖”字是木部的,不是“毂”字,“榖”、“谷”两字通用,古代文献多用繁体字,所以常写作《榖梁传》,亦是《谷梁传》。简介《榖梁传》是《榖梁春秋》、《春秋榖梁传》的简称。古代汉民族族今文经学重要典籍。《春秋榖梁传》为儒家经典之一。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请问一下五经的春秋是指谁编写的春秋春秋吕氏春秋春秋左传他们是什么关系
周时期各国史书可能都称《春秋》,不过流传下来的只有鲁史,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五经中的春秋,据传是孔子整理删改的。
春秋左传一般认为是左丘明为春秋做的注释(也有别的不同意见,说是单独的史书),左传和公羊、谷梁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更侧重于事情的来龙去脉。
至于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初吕不韦组织他的门客编撰的一本书,和前面所说的五经中的春秋没什么关联的。
春秋三传不在其列的是什么
《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音谷梁)三本古代作品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若无注释,则难以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
其余皆不在其列。
有国者不能不知春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国家的人,不能不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春秋时代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中的一个时代,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这个时代以《春秋》为表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
九经三传是什么意思
九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一、隋炀帝以“明经”科取士,唐承隋制,规定《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二、宋刻巾箱本九经白文,以《易》、《书》、《诗》、《左传》、《礼记》、《周礼》、《孝经》、《论语》、《孟子》为九经。
三、明郝敬《九经解》,以《易》、《书》、《诗》、《春秋》、《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为九经。
四、清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以《易》、《书》、《诗》、《春秋》、《三礼》、《孝经》、《论语》、《孟子》、《四书》为九经。
五、清惠栋《九经古义》,解释《易》、《书》、《诗》、《左传》、《礼记》、《仪礼》、《周礼》、《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十经,其中《左传补注》别本单行,故称九经。
春秋三转是哪三转
《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春秋三传》:是《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经文言简义深,如无注释,则无法理解。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另有邹氏、夹氏二家,早在汉朝即已失传。所以自汉至今,学者仅仅凭借“三传”研读《春秋》。《春秋》是记事的,后多散佚,仅留下孔子整理的鲁国《春秋》,汉代有重新编撰整理的“春秋三传”,即《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且都是编年体史书。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