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辛弃疾网名的由来
辛弃疾降生在齐鲁大地。取名“弃疾”,似乎就是在致敬他的偶像——霍去病。这也似乎冥冥之中预示了他的人生轨迹。
时值金宋乱世,山东已沦为敌占区。或许打小听惯了水泊梁山上那群老乡聚义的传说,辛弃疾人生中第一件壮举也是起义。
辛弃疾的启示和经历
?弃疾??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青少年时期。?于23岁南渡以前。这是他??最为意?风发的时期。
二、青壮年时期:1162年?1181年,从?弃疾23岁到42岁,是??中游宦时期。这?时期的?弃疾,雄?勃勃。
三、中晚年时期:这是他??被迫归隐时期。在长期隐居?活中,他寄情?园,留恋??,追慕陶渊明,写了?量?园词,??词,有浓郁的乡??息。他的爱国激情在某些唱和赠答词中,也有强烈表达。
辛弃疾的留给人们的启示:
只要是具有平和的心态,只要具有一颗诗情画意的心看到哪里都是美丽的风光。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要想让自己脱颖而出,要取得成功就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这样才能拥有别样的人生。要让自己成长,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以一种舒服自然的方式,甚至是一种自己愿意的辛苦,过好每一天。
辛弃疾生平事迹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逝于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开禧三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的生平事迹
早年嫉恶如仇——中年步入仕途——几次大起大落——晚年壮志未酬。
辛弃疾是南宋将领和官员,也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的五月十一日,祖上为狄道人,自始祖辛维叶时迁居济南历城,从小在战乱下的生活给辛弃疾埋下了精忠报国的信念。
少年时期跟随着起义军一起反抗金军,曾创下夜袭敌军取叛徒首级的赫赫战功,这从侧面反映出了辛弃疾是一个身手不凡的人。因为自己勇猛无比,在25岁的时候就被皇帝赏识提携,做了江阴签判,但是因为辛弃疾不同流合污的刚毅性格导致辛弃疾在仕途上并没有一帆风顺。
辛弃疾知镇江府时,曾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开禧三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辛弃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英雄的一生落下帷幕。
赠赋一首辛弃疾的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生平感悟
.【原创】辛弃疾生平感悟:渴望军中生活,希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无奈,壮志不遂,因而抑郁、愤慨。
辛弃疾江西哪里人
辛弃疾不江西人,不过在江西当过官。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