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是讲什么的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宋代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共纪录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的1367年间的历史事件,共294卷。《资治通鉴》以纪传体的形式,按照年代顺序,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事件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和分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通史之一。《资治通鉴》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历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资治通鉴是什么历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北宋的司马光主编,它记录了从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到公元959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是中国古代历史编纂学的重要著作,被誉为中国史学的高峰之一。
《资治通鉴》以时间为线索,以历史事件为主体,详细记录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它的编写方法独特,既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又注重历史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力求客观、全面、深入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资治通鉴原文及译文古诗文网
【原文】
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资治通鉴第一卷》
【译文】
君主自以为是,大家便不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事情处理对了没有听取众议,也是排斥了众人的意见,
更何况现在众人都附和错误见解而助长邪恶之风呢!
【感悟】
自以为是,唯我独尊,不如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内容
主要讲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故事,让统治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资治通鉴》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
资治通鉴所记载的朝代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主要是讲什么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司马光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