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传家远,耕读继世长是什么意思
诗书济世——“济世”是“救世,济助世人”之意。
饱读诗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志向和抱负。有一副常用对联“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是着眼于本家族的文化、家风的传承。耕读传家——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读圣贤书,为的不仅是做官,更重要的是学“礼义廉耻”的做人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原文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原文如下: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而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福,恶者以祸;淫者以罚,邪者以惩。为天之稽命也,不可常也。故大善者必夭,大恶者必寿。是以君子不与也,子罕言命也。
天地有常,君子有常。无常者,小人也。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是以君子恭而不难,安而不危,荣而不辱,贫而不穷,富而不骄,贵而不傲。何以与天地并立而为三?为其有常也,而人道则不然。无常,惟德是辅;无常,惟刑是辅。是以王者观于刑,而知其衰盛,而明其得失。故王者奉天以行罚,不敢以喜怒专之。夫天有常刑,而人无常理,是故王者以理为本,以刑为辅。
三槐堂,宋时王旦之宅也。吾先世之盛德而至于今,已逮四世。是以君子之欲有为也,必崇其根本,而厚其枝叶。务本则道立,道立则生知,生知则文明,文明则和理,和理则可乐,可乐则安,安则久,久则服。服则福,福则大,大则骄,骄则满,满则溢,溢则为患。无患有三: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夫本者,孝悌而已。故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是以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故曰:“德不孤,必有邻。”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是以君子少而好问焉,老而不倦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今之君子,虽有其美,而不自以为美,虽有其善,而不自以为善。是以不伐其善,而人自伐其善也;不有其美,而人自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拥有忠实厚道的品德,家族才能经久不衰,就像诗和书一样能够在世间传承很长久。
学会耕田可以养家糊口,学会读书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是一种很传统的深入民心的传家之道。
诗书继世长是哪首诗诗的内容是什么
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三槐堂铭》??????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曾经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三槐堂铭》,文中记述了三槐王氏祖先的事迹,正是一门忠义,百世流芳,历经千百年之后,他们忠厚仁恕的浩然正气依然令人神往。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意思
这是当你拥有一些忠厚老实的品格的时候,这些东西就会不断的流传下去,让你整个家庭都变得非常的美好,让这一切的东西都能够给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快乐,我们每个人都在从这个世界之中寻找更多的幸福。希望到最后的时候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意思:
忠厚传家久:将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或具有忠诚,厚道的道德品质的家庭,能够长久地绵延下去。诗书继世长:认真读书,学习前人优秀品质,可以使家族长久地发展下去。
出处: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三槐堂铭》。
《三槐堂铭》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贯穿着天命有常、因果报应思想,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端蒙养、重家教,良好的家风、家教和家庭建设有利于引导家庭成员遵守家庭道德规范,形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勤俭持家、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
形成守护个人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家训文化也是我们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扩展资料: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出自苏轼的《三槐堂铭》,《三槐堂铭》的成书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湖州上任时为学生王巩家中的“三槐堂”题写的铭词。苏轼在徐州期间,王巩曾与其一起郊游吟诗。苏轼来湖州上任,王巩也赶来相会,并请其为自家“三槐堂”题铭,苏轼便应邀作《三槐堂铭》。
熙宁四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颇感愤怒,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熙宁七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四月至元丰二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