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舌面元音国际音标
舌面元音有7个,分别是a、o、e、ê、i、u、ü。发音时,舌面的某个部位隆起而发出的元音,舌面元音是较为常见的元音。元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元音是在发音过程中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
ɑ:发音时,口大开,舌位低,舌头居中央(不前不后)。唇形不圆。
o:发音时,口半闭,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唇拢圆。
e:发音状况与o基本相同,但双唇要自然展开。
ê:发音时,口半开,舌位半低,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唇形不圆。
i:发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
u:发音时,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后缩,使舌根接近软腭。
ü: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但唇形拢圆。
基本元音的描述方法
现代汉语中的八大元音是:
[i]舌面前高不圆唇;[e]舌面前半高不圆唇;[ε]舌面前半低zhi不圆唇;
[a]舌面前低不圆唇;[u]舌面后高dao圆唇;[o]舌面后半高圆唇;[?]舌面后半低圆唇;[α]舌面后低圆唇。
元音发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辅音发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普通话元音
元音又称母音是因素的一种,发元因时气流从肺部通过声门充级声带,通过口腔耳不受阻挡发出的声音,进管在一般情况下发元音时声带都晨动,但也可使声带不震动,通过舌,唇的震动的调节而发出不同的声音,有震动的叫浊元音,有些语言发元音时声带不振动,发出清元音。
汉语元音的发音
1、ɑ[A]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自然大开,扁唇,舌头居中央,舌面中部略隆起,舌尖置下齿龈,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2、o[о]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半闭,圆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略隆起,舌尖置下齿龈后,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3、e[γ]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半闭,扁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略隆起,舌面两边微卷,舌面中部稍凹,舌尖置于下齿龈后,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4、ê[ε]舌面、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自然打开,扁唇,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在普通话中,ê只在语气词“欸”中单用。ê不与任何辅音声母相拼,只构成复韵母ie、üe,并在书写时省去上面的附加符号“?”。
5、i[i]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上下齿相对,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嘴角向两边微展,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6、u[u]舌面、后、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圆唇,舌头后缩,舌面后部高度隆起和软腭相对,舌尖置下齿龈后,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7、ü[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圆唇(近椭圆)略向前突,舌头前伸,舌面前部略隆起,舌尖抵住下齿背,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8、er[]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
er[]是在[?]的基础上加上卷舌动作而成。发音时,口腔自然打开(是a[Α]的开口度的一半),扁唇,舌头居中央,舌尖向硬腭中部上卷(但不接触),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
9、-i(前)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嘴角向两边展开,舌头平伸,舌尖靠近上齿背,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z、c、s的发音拉长,拉长的部分即是-i(前)的读音。
10、-i(后)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
发音时,口微开,扁唇,嘴角向两边展开,舌尖上翘,靠近硬腭前部,声带振动。软腭上升,关闭鼻腔通路。zh、ch、sh的发音拉长,拉长的部分即是-i(后)的读音。
?
扩展资料
元音发声种类分类:
1、一些语言中的元音可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舌面元音,如国际音标的[a]、[e]、[i]、[o]、[u]等等
而汉语族中有一类在其它语言中很少见的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紧张,包括平舌音(舌尖前音)如汉语拼音zi、ci、si的韵母,和翘舌音(舌尖后音)如汉语拼音zhi、chi、shi的韵母。
2、根据气流通路分为:口元音和鼻元音。口元音即为发音时闭塞鼻腔通路,气流仅通过口腔的元音。大多数元音都是口元音。
而鼻元音即为发音时,软腭下垂,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的元音。鼻元音主要见于:法语、葡萄牙语、汉语晋方言、济南方言、藏语拉萨方言等。
3、根据发音时舌位的前后可分为: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前元音发音时舌体自然平展,舌尖轻触下齿发音。如汉语拼音的i、ü等。
中元音发音时,舌中部隆起,稍显紧张,然后气流从口腔流出。如汉语拼音的a、英语的i等。后元音发音时,舌根部隆起贴进软腭进行发音。如汉语拼音的u、o等。
4、根据发音时唇形的圆展与否可分为:圆唇元音和不圆唇元音。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前凸呈圆形。典型的圆唇音有汉语的u、o、ü等。
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嘴唇形状自然,呈扁平状。典型的不圆唇音有英语的/e/、汉语的a、i等。
5、根据发音时舌位的高低可分为: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等。其具体位置参见本词条右上角的图,纵向来看,我们可以把代表舌面与上腭距离的纵向的线段三等分。
线段两端及两个分界点即是根据舌位的高低而表示的四个不同高度的元音。当然,在具体的语言研究中,如有必要这个图还可以更加细分。舌位可以认为是舌体与上颚的距离。距离越近则舌位越高。反之则越远
i舌面前音还是舌面后音
普通话韵母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主要是舌面用力,但舌尖也需要密切配合,才能准确发出i的音。
i涉及的单音节有:衣戏笔器稀泥低比鼻批梯基西等;双音节有:笔记地理机器激励霹雳袭击离奇立即秘密起义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i(前i)和-i(后i)作为舌尖元音,与i的发音并不相同。-i舌尖前、高、不圆唇元音,是前舌尖元音单韵母,简称前-i,发音时,舌尖前伸接近上齿背,气流通路虽狭窄,但气流经过时不发生摩擦,唇形不圆。-i舌尖后、高、不圆唇元音,叫舌尖后元音韵母,简称后-i,发音时,舌尖上翘接近硬腭前部,气流通路虽狭窄,但气流经过时不发生摩擦,唇形不圆。
舌面元音发音范例
现代汉语中的八个元音是:a、o、e、ê、i、u、ü、er;其中a、o、e、ê、i、u、ü都是舌面元音,er是卷舌元音。
ɑ:发音时,口大开,舌位低,舌头居中央(不前不后)。唇形不圆。如:啦、砸
o:发音时,口半闭,舌位半高,舌头后缩,唇拢圆。如:佛、我
e:发音状况与o基本相同,但双唇要自然展开。如:和、乐
ê:发音时,口半开,舌位半低,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唇形不圆。如:鹅、额
i:发音时,唇形呈扁平状,舌头前伸使舌尖抵住下齿背。如:戏、立
u:发音时,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后缩,使舌根接近软腭。如:路、木
ü:发音状况与i基本相同,但唇形拢圆。如:句、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