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书
《国语》和《战国策》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
国别体:以国(诸侯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分别为《国语》和《战国策》。
说到国别体史书,《国语》则不得不提,它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共七万余字,记载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个国家的史事,时间上起西周的周穆王,下迄战国初期的鲁悼公(约公元前967年至公元前453年),共五百多年。
《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国语》在春秋战国之际由晋国的史官编纂成书,其记事比编年体史书《春秋》详细生动得多,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往往通过一些人物的言论来反映历史事件,如越王勾践发愤雪耻、最后打败吴国等史实,都是通过谈话方式表达出来的,说理充分,人物性格也很鲜明。
《战国策》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它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料的记载,刘向进行整理后,删去其中明显荒诞不经的内容,去其重复,按照国别,重新编排体例,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全33篇,按国别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燕、赵、魏、韩、宋、卫、中山12国策,它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
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的代表作
编年体《左传》左丘明。
2.
国别体《国语》左丘明。
3.
纪传体《史记》司马迁。
《左传》左丘明: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国语》左丘明:国别体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约427年的史实。
《史记》司马迁:纪传体,东亚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特殊情形的人物称"载记",记载制度、风俗、经济等称"志"。
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体是
中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是秦国国别体。秦国国别体是对秦国法律和政治制度统称的总称。秦国国别体的核心内容是秦国的统一法律制度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秦国国别体的形成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通过推行一系列重大变革和制度改革,例如推行郡县制、法律标准化和统一、推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使得秦国在法律和政治方面有了独特的国别体特点。秦国国别体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和统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别体史书是什么
国别体,是一种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起自西周穆王,讫于战国初年的鲁悼公,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国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总称
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通史体合称“史传文”
史传文,就是先秦文学中所讲的史家之文。自古我国有重史的传统,在商代就有了专司史职之官。通过史家记事之文,让我们了解了从古至今的历史、人文、战乱以及朝代更替。史传文的体裁分为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断代体、通史体。这些体裁均有其代表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异彩。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历史著作,这句话对吗
错的哦!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左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第一部断代史--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